鳖甲
【概况】:
异名 上甲(《证治要诀》),鳖壳(《医林纂要》),团鱼甲(《河北药材》),鳖盖子(《山西中药志》)。
基源 为鳖科鳖属动物鳖的背甲。鳖属全世界已知约15种,中国仅2种。
原动物 鳖 Trionyx sinensis(Wiegmann),又名:团鱼(《纲目》),甲鱼(《随息居饮食谱》)。
历史 鳖甲首载于《本经》,列为中品,《纲目》列入介部。李时珍曰:“鳖甲虫也,水居陆生,穹脊连胁,与龟同类,四缘有肉裙,故曰龟甲里肉,鳖肉里甲……”按其描述,与现今之鳖相符。
形态 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两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均无齿,颌缘覆有角质硬鞘;眼小,瞳孔圆形;颈较长,头和颈可自由伸缩于甲腔内。体表无角质板而被以革质皮肤;骨板不发达,背腹面边缘有较厚的结缔组织。背面皮肤有小疣,成纵行棱起;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其背面褐色,两侧及腹面有黄色条纹。背部橄榄绿色,具有黑斑;腹部肉黄色,有浅绿色斑。前肢5指,内侧3趾具爪,后肢亦然,指、趾间的蹼厚且发达。雄鳖较雌鳖体稍扁平。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体长达300~400mm。(图见《中国动物药》.291.图282)
生境与分布 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塘旁的沙泥里。分布很广,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养殖:建池:选择向阳避风和较安静的地方建池。池的大小视种鳖多少而定,以每只鳖占0.2~0.3m2为宜。池中水深为40~90cm,由池中心至岸边呈斜坡。如为水泥底,底部应铺软泥,便于鳖冬季潜伏。浅处宜铺泥沙,便于夏季栖息。为防止其逃跑,距池边2m处用砖砌成光面的围墙,并在地面上造成一定的斜坡,上铺15cm厚的沙层,培植一定数量的杂草或灌木,以备种鳖产卵。采卵:每年5~8月为鳖的繁殖季节。雌鳖用前爪在靠水边向阳的河坡上掘出漏斗状穴并产卵在其中,然后用沙覆平,覆土表面略有凹陷。用手轻轻拔开覆土,将卵拣出放入箱中移入卵化室,依次排列于沙中,再覆盖5cm厚度的沙土进行孵化。采卵宜在日出前进行,切忌震动和倒置。管理:多采用塑料板盖产房,并注意控制温、湿度,一般在28~32℃,50天左右即可孵化。当幼鳖能自己活动时,即可移入池水中,先在幼鳖池中暂养1~2个月,当鳖甲宽6~9cm时,再放入成鳖池饲养。幼鳖池不要太大,一般1m2可养500~600只,水深10~20cm,但水质要保持清新。稚鳖于孵化后次日即可摄食,初时以投喂虾肉、丝蚯蚓为好,或将鱼肉绞碎蒸熟后投喂。稚鳖池每天的投饵量可根据其食欲情况掌握,一般投饵占池内稚鳖总体重量的5%~10%;在高温季节可分上、下午两次投喂,秋后每天投喂一次即可。幼鳖和成鳖对饵料质量的要求不如稚鳖严格,但摄食量大,以小鱼、虾、蚯蚓、田螺为主要食物。动物的内脏、尸体,鳖特别喜欢吃。南瓜野菜也可以作鳖的部分饲料。饲料应尽量就地取材,一般5月份开始投饵,10月底结束。鳖好斗,有弱肉强食的特性,小鳖常为大鳖所吞食,因此在移入成鳖池时,要按大小分池喂养。盛鳖池面积要大,一般1m2放养量视鳖龄而异,1龄鳖20~30头,2龄鳖7~20头,3龄鳖3~5头,4~5龄鳖1~3头为宜。其越冬密度可比饲养池大2~3倍。一般经3年左右饲养可药用。3~9月捕捉,割下鳖头,将鳖体放入沸水中煮至背甲上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去净残肉,剥取背甲晒干。药材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江西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陕西等地亦产。
鉴别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0~20cm,宽8~17cm,厚约5mm,背面隆起。背面灰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皱褶并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腹面灰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有对称的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易自骨板衔接缝断裂。气微腥,味淡。以块大,无残肉者为佳。
加工炮制 生鳖甲:将原药材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晒干。或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洗净,日晒夜露至无臭气,干燥。 醋鳖甲:取砂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放入净鳖甲,拌炒至表面呈淡黄色,取出筛去砂子。趁热醋淬,捞出,干燥,捣碎。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虫蛀。
【化学】:
鳖甲(中华鳖)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1],鳖甲中含总游离氨基酸1644.62mg/100g、水解后总氨基酸21910mg/100g、水浸出物15.8%、乙酸浸出物2.14%、总氮量4.91%、总灰份52.80%。微量元素分析,鳖甲中含Cr、Mn、Cu、Zn、P、Mg、Fe、K、Ca、Al、Na、As、Se、Cd、Hg、Pd等[2]。以上各成分含量,可因前处理及炮制,而有较大差异[[3]。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1445 [2] 中成药.1989;11(2)∶31 [3] 中国药学杂志 1989;24(1)∶26
【药理】:
抗肿瘤 在给裸鼠接种人肠癌细胞(TMB-92模型移植瘤)前2周,开始以鳖甲粉按每天800mg/kg剂量混入饲料口服,在接种35天后测瘤体积变化,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达92.15%[1]。鳖甲浸出液2g/L浓度以上,对体外培养的人直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系HR-8348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鳖甲与氟脲嘧啶合用,可增强氟脲嘧啶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2]。鳖甲浸出液对HR-8348肠癌细胞作用的形态学电镜观察,表现为细胞表面微绒毛的消失,细胞排列稀疏,核分裂减少,胞浆内空泡,有的细胞器模糊不清或线粒体肿胀,泡状内质网,细胞核染色稀疏,核裂解或变空,与氟脲嘧啶合用,细胞形态改变更显著,表明鳖甲有抗肠癌作用,与氟脲嘧啶合用,效果更佳[3]。
附:从鳖提得的多糖(中华鳖多糖)0.5~2.0g/kgig,连续15~20d,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增强小鼠对SRBC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4]。中华鳖去头去血去内脏制成剪剂(浓度0.5g/ml),以0.3g/只剂量加于饮水中,给小鼠饮用10d,可提高小鼠血浆蛋白质水平,也加快肝、脾DNA和蛋白质合成的速度[5]。
参考文献 [1] 科技通报 1993;9(2)∶104 [2] 中国肿瘤临床 1995;22(2)∶146 [3] 癌症 1997;16(3);175 [4] 中国药学杂志 1991;26(5)∶275 [5] 中草药 1995;26(3)∶138
【药性】:
性味 咸,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本草再新》:“咸,寒。”
归经 归肝、脾经。 ①《纲目》:“厥阴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效 滋阴潜阳,镇静,软坚散结。
主治 阴虚劳热骨蒸,阴虚风动,癥瘕痞块,经闭,小儿惊痫,劳疟,疟母。 ①《本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②《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③《药性论》:“主宿食、癥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④《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癥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朴损瘀血,疟痰,肠痈。” ⑤《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好经闭,小儿痫疾。” ⑥《纲目》:“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痘烦喘,妇人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 ⑦《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补气。” ⑧《江西中药》:“治软骨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熬膏或入丸散,适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①《本草经集注》:“恶矾石。” ②《药性论》:“恶理石。” ③《本草经疏》:“妊娠禁用,凡阴虚胃弱,阴虚泄泻,产后泄泻,产后饮食不消,不思食及呕恶等证咸忌之。” ④《本经逢原》:“肝虚无热,禁之。” ⑤《得配本草》:“冷劳癥瘕人不宜服,血燥者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地骨皮,治阴虚血热,骨蒸盗汗。 ②配石决明,治肝肾阳虚所致头晕、惊风、抽搐悸动。 ③配三棱、莪术,治癥瘕痞块、肝脾肿大。 ④配阿胶、麻仁、生地,治温病后期,余热仍在,潮热口干,脉虚欲脱。 ⑤配蜣螂、柴胡、土鳖虫、蜂房,治脾肿肝大、肋下痞块。 ⑥配柴胡、川楝子、广郁金、大黄,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胀痛。 ⑦配麦冬、熟地黄、石斛、秦艽、人参,治妇人干血痨,月经久闭。 ⑧配车前草、灯心草、木通,治发热气喘,小便不利。 ⑨配常山、柴胡、青皮、厚朴,治三日疟或久疟不愈。 ⑩配当归、川芎、制香附、白薇、赤石脂,治产前、产后诸病、月经不调、子宫虚寒。 ⑾配青蒿、夏枯草、款冬花,治肺部虚寒及肺结核病。 ⑿配鸡内金、乌贼骨、龟板、穿山甲,治小儿面黄肌瘦,似有疳积。
方选和验方 ①鳖甲煎丸(《金匮要略》)治疟母:鳖甲12份(炙),乌扇(烧)、黄芩、鼠妇(熬)、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去毛)、厚朴、紫葳、阿胶(炙)各3份,柴胡6份,芍药、牡丹(去心)、虫(熬)各5份,蜂房(炙)4份,蜣螂(熬)6份,瞿麦、桃仁各2份,葶苈(熬)、半夏、人参各1份,赤硝12份。后22味为末。取煅灶下灰60g,清酒6000ml浸灰,候酒尽一半,纳鳖甲煮令烂如胶,取汁和诸药末煎,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7丸,日3服。 ②鳖甲汤(《千金方》)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鳖甲如手大,当归、黄连、干姜各28g,黄柏24cm(宽7cm),细切,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分3服,日3服。 ③《药性论》:“治癥癖:鳖甲,诃黎勒皮,干姜末各等份为丸,空腹服30丸,日再服。” ④《甄氏家藏方》:“治心腹癥瘕血积:鳖甲37g(汤泡洗净,醋浸1宿,火炙,淬炙至酥,研极细),琥珀11g(研极细),大黄19g(酒拌炒)。和研匀作散,每晨服7.5g,白汤调服。” ⑤鳖甲丸(《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鳖甲75g(涂醋炙令黄),川大黄37g(微炒),琥珀56g。共捣罗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温酒送服20丸。 ⑥鳖甲散(《圣惠方》)治痔,肛边生鼠乳,气壅作疼:鳖甲112g(涂醋炙令黄),槟榔75g。共捣,细罗为散,每食前以粥饮调下7.5g。 ⑦鳖甲散(《圣济总录》)治吐血不止:鳖甲37g(锉片),蛤粉37g(和鳖甲同炒香黄色),熟地黄56g(暴干)。捣为细散和匀,每服4g,食后腊茶清调下。服药后可睡少时。 ⑧《圣惠方》:“治上气喘急,不得睡卧,腹胁有积气:鳖甲37g(涂醋炙黄),杏仁19g(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赤茯苓37g,木香37g。捣筛为散,每服20g,以水250ml,入生姜少许(约0.2g),灯心一大束,煎至150ml,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⑨二甲复脉汤(《温病条辨》)治邪热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各20g,阿胶11g,麦冬(去心)、生牡蛎各20g,麻仁10g,生鳖甲30g。水1200ml,煮取960ml,汤分3杯作3次服。 ⑩《补缺肘后方》:“治温疟:知母、鳖甲(炙)、常山各75g,地骨皮112g,竹叶60g,石膏150g。水4000ml,煮取1500ml,分3服,温服。忌蒜,热面,猪,鱼。” ⑾鳖甲地黄汤《世医得效方》治五心烦热,心悸怔忡及妇人干血痨,身体羸瘦,月经久闭:柴胡、当归(酒炒)、麦冬、鳖甲(醋炙)、石斛、白术、熟地黄、茯苓、秦艽各37g,人参、肉桂、炙甘草各20g。为粗末匀。每服15g,加生姜5片,乌梅少许,水煎服。 ⑿《本草汇言》:“治骨蒸,夜热劳瘦,骨节烦热,或咳嗽有血者:鳖甲500g(滚水洗净),北沙参125g,怀熟地、麦门冬各188g,白茯苓94g,广陈皮30g。水5000ml,煎至1000ml,取汁,渣再煎,清汁合併,微火熬成膏,加炼蜜125g和收。每早晚各服数匙,白汤调下。” ⒀《庞安时伤寒论》:“治癍痘烦喘,小便不利者:鳖甲75g,灯心30g,水900ml,煎取350ml,分2服。凡患大小便有血者,坏症。黑靥无脓者,不治。” ⒁《医壘元戎》:“治阴虚梦泄:九肋鳖甲(烧研)。每用1g,酒100ml,尿100ml,葱白7寸同煎,去葱白,日晡时服。出臭汗为度。” ⒂《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虚潮热,肝脾肿大:鳖甲15g,青蒿、银柴胡、知母、丹皮、桑叶、天花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⒃人参鳖甲煎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疟久不愈,脾脏肿大:鳖甲1120g,人参、葶苈子、桃仁各9g,半夏、石韦、射干、蜂房(炒)、地鳖虫(炒)、白芍(炒)、丹皮、紫葳花、干姜、桂枝、瞿麦(炒)、蜣螂虫、柴胡各50g,大黄、厚朴、驴皮胶、黄芩各45g。同研为细末,鳖甲及驴皮胶煮为烊化胶与药粉捣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g,食前温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忌生冷面食。 ⒄鳖甲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三日疟:鳖甲(炙)、制首乌各125g,厚朴(制)、黄芩、山楂(炒焦)、麦芽(炒)、半夏(姜制)、六神曲(炒焦)、草果仁(炒)、陈皮各60g,莪术、柴胡、青皮(炒)、常山、三棱各45g。同研为细末,加生姜、红枣煎汤作丸如绿豆大。每服6~9g,开水送服,日3服。 ⒅龙虎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骨蒸劳热,血液不足,耳鸣目昏,头晕心烦,怔忡不安:生鳖甲、龟板、煅龙骨各60g,琥珀、桂枝、煅磁石(醋淬一次)、赤芍、酸枣仁(炒)各30g,远志15g,牡蛎、菖蒲各120g。同研为末,每次服6~9g姜汤送服,日2~3服。 ⒆龟鳖化痞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癥瘕痞块,脾脏肿大:龟板(醋炒)、鳖甲(醋炒)、槟榔、阿魏(醋化)、陈皮、枳壳(麸炒)、三棱(醋炒)各24g,青皮、莪术(醋炒)、公丁香、硇砂、广木香、猪牙皂各18g,二丑45g。同研为细末,以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g,姜汤送下,小儿及老年人减半服用,温开水下,日2服。 ⒇《癌的扶正培本治疗》:“治肺热阴虚型肺癌,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偶有痰血,伴有低热、盗汗、胸闷、咽干、心烦、口干口渴、舌质红而脉细数:鳖甲、沙参、麦冬、天门冬、地骨皮、百合、石斛、前胡、绞股蓝各12g,黄芩、川贝各9g,鱼腥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24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1)胎产金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产前、产后诸病,月经不调,腰酸带多,面黄肢倦,子宫虚寒,难以受孕等症:炙鳖甲、大熟地、制香附各250g,全当归90g,丹皮、延胡索、川芎、白薇、赤石脂(煅)、党参、茯苓、川藁本、青蒿、益母草、白术各60g,没药、炙甘草、肉桂各30g,沉香18g,紫河车1具。研为细末,用赤砂糖500g烊化,加蜜为丸。每丸9g,朱砂为衣,蜡壳封固。每服1丸,开水送服。 (22)中草药通讯 1972;(1):“治肺结核:夏枯草30g,鳖甲、青蒿各3g。水煎分3次服。如制散剂,先将夏枯草水煎后去渣,浓缩成浸膏,晒干,然后与鳖甲、青蒿共研为末。分3次服。” (23)新医药学杂志 1974;(11):“治胃窦炎、肝脾下垂:鳖甲30g,茯苓25g,党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各15g,柴胡、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g,甘草、陈皮、升麻各9g,大枣10枚。水煎去渣,每日服1剂。” (24)辽宁中医杂志 1982;(3):“治窦道、瘘管:鳖甲(研粉)50g,白凡士林30g。二味调匀,与纱布条同置于铝制饭盒内,盖好后蒸沸灭菌30分钟。病灶常规消毒,清除坏死组织,然后将鳖甲油纱条用探针轻轻塞入病灶底部。隔日换药1次。对结核性脓肿未溃而有波动者,切开后,处置如上法。” (25)浙江中医杂志 1984;(4):“治子宫肌瘤:鳖甲、鸡内金、海藻、昆布、天葵子、桂枝、茯苓、芍药、丹皮、桃仁、牛膝各9g,牡蛎、丹参各15g。并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26)河南中医 1984;(3):“治疳积:炙鳖甲30g,鸡内金、乌贼骨各15g,朱砂6g,蜈蚣4条。上各研细末,1~3岁每次服1g;4~6岁每次服2g;7~9岁每次服3g;10~12岁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糖开水冲服。” (27)陕西中医 1985;(1):“治小儿面黄肌瘦,似有疳疾:鳖甲、穿山甲、龟板各12g,鸡内金6g。先将鳖甲、龟板用食醋泡1小时后,放炭火中烧黄,穿山甲土炒成黄色,然后4味同研细末,过筛后装入有色玻璃瓶内备用。每次服2~3g,日服2次。” (28)鳖甲消脾饼(天津医药 1989;(5))治肝硬化合并脾肿大:鳖甲(醋炒)250g,丹参100g,桃仁(炒)80g,鸡内金60g,柴胡70g,赤芍、白芍各40g,三棱、莪术、穿山甲、丹皮、太子参各30g,砂仁20g。同研细末,加白面1000g,芝麻、白糖适量,制成小饼100块,烤至焦黄,每次服食1块,日3服。 (29)珠鳖散(山西中医 1990;(5))治早期肝硬化,蛋白倒置,四肢痿弱,食欲不振:炮甲珠2份,鳖甲(醋炙)3份。同研为细末,每次服6g,每日服2~3次,姜汤或开水下。 (30)少腹逐瘀汤合青蒿鳖甲散(中医杂志 1991;(8))治高热久不退:桃仁、红花、知母、丹皮各12g,鳖甲、赤芍、归尾、五灵脂各10g,丹参、生地、青蒿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31)消瘤散(江西中医药 1997;(1))治阴茎硬结症:鳖甲、鸡内金各150g,浙贝母100g,枳壳60g。共研为细末,分作90小包,每次服1小包,日服3次,开水兑服。服完90包为1疗程,可服2~3个疗程。 (32)芪胶莪蛭丸(甘肃中医 1997;(1))治子宫肌瘤:鳖甲、熟地、黄芪各50g,莪术、阿胶、水蛭、赤芍、穿山甲、浙贝母、生半夏、夏枯草、海藻、昆布、三棱、王不留行、白芥子、山慈菇、牛膝、当归、蒲黄、五灵脂、土鳖虫、三七各10g。同研细末,用猪脊髓500g蒸熟后捣烂如泥,再加入适量蜂蜜为丸,如黄豆大小,每于饭后服10~30g,日3服,一般可服3~6个月或直至痊愈为止。 (33)加味清肝饮(四川中医 1997;(3))治慢性肝炎:鳖甲、蒲公英各15g,紫花地丁12g,银花、野菊花、青蒿梗、夏枯草各10g,白茅根、生麦芽、桑枝各30g。每日水煎服一帖,30天为一疗程。
单方应用 ①《肘后方》:“治卒得腰痛,不可俯仰:鳖甲炙研末,酒服3g,日2服。” ②《肘后方》:“治沙石淋痛:九肋鳖甲醋炙,研末,酒服3g,日3服。石出瘥。” ③《肘后方》:“治老疟,劳疟:鳖甲醋炙,研末,酒服3g。隔夜1服,清早1服,临发时1服。入雄黄少许更佳。” ④《药性论》:“治妇人漏下:鳖甲醋炙,研末,清酒服3g,日2服。” ⑤《梅师集验方》:“治妇人难产:鳖甲烧存性,研末,酒服3g,立出。” ⑥《子母录》:“治小儿痫疾:鳖甲炙,研末,乳送服4g,日2服。亦可作蜜丸服。” ⑦《肘后方》:“治笃病新起,早劳及食饮多,致欲死:烧鳖甲服3g。” ⑧李楼《怪症奇方》:“治痈疽不敛,不拘发背或一切疮:鳖甲烧存性,研,掺疮口,甚妙。” ⑨《传信方》:“治肠痈肉痛:鳖甲烧存性,研,水服4g,日3。” ⑩《千金翼方》:“治阴头生疮,人不能治:鳖甲1枚,烧研,鸡子白和敷。” ⑾《叶氏摘玄方》:“治人咬指,烂久欲脱:鳖甲烧灰,敷之。” ⑿《全国新医疗法成果展览资料选编》:“治牙痛:鳖甲焙干,研末。同时取粉0.5g,加入烟斗烟叶上,点烟吸。”
【医药家论述】:
①雷:“凡使(鳖甲)要绿色九肋多裙重七两者为上……若治癥块,定心,用头醋入瓶内大火煎尽(醋)三升,乃去裙肋骨,炙干入用。若治劳去热,不用醋,用童子小便煎尽一斗二升,乃去裙留骨,石臼捣粉,鸡胵皮包裹,水浸一宿取用。” ②寇宗奭《本草衍义》:“鳖甲《经》中不言治劳,惟蜀奉《药性论》言治劳瘦骨热。故虚劳多用之。然甚有据。但不可过剂耳。” ③李时珍:“鳖甲乃厥阴肝经血分之药,肝主血也……故所主者疟劳,寒热,痃癖,惊痫,经水,痈肿,阴疮皆厥阴血分之病也。”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鳖甲主消散者以其味兼乎平,平亦辛也,咸能软坚,辛能走散,故《本经》主癥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别录》疗温疟者,以疟必暑邪为病,类多阴虚。水衰之人,乃为暑所深中,邪入阴分,故出并于阳而热甚,入并于阴而寒甚。元气虚羸,则邪陷而中焦不治,甚则结为疟母。甲能益阴除热而消散,故为治疟之要药,亦是迟劳热在骨及阴虚往来寒热之上品。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皆阴分血病,宜其悉主之矣。劳复,女劳复为必须之药。劳瘦骨蒸,非此不除。产后阴脱,资之尤急。” ⑤倪朱谟《本草汇言》:“鳖甲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魏景山曰:鳖甲虫也,与龟同类而异种,亦禀至阴之性,入肝,统主厥阴血分为病。……厥阴血闭邪结,渐至寒热,为癥瘕,为痞胀,为疟疾,为淋沥,为骨蒸者,咸得主之。倘阳虚胃弱,食饮不消,呕噁泄泻者,阴虚胃弱,吞咽不下,咳逆短气,升降不足息者,因此无益也。” ⑥刘若金《本草述》:“鳖甲类言其益阴,是矣,第丹溪云补阴而更云补气,盖气有阳气阴气之殊,本于《内经》可证也。《经》曰,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盖唯是真阴之气,有化乃有生,有生即有化。故《本经》首云主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即《别录》暨甄权、《日华子本草》无不以温疟,血癥,宿食,冷块,痃癖,冷瘕及破癥结为言也。至丹溪乃揭出补阴补气以为言,可谓探其要领矣。宗奭所谓《经》中不言治劳,然治虚劳多用之,亦甚有据者,以是言合于方书之主治,良不谬也。如清骨散,固谓其治骨蒸劳热也。如扶羸汤,是除骨蒸劳热而兼以益精血之味也。又麦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此证乃七情之为病也。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内伤者,凡虚劳证,大抵心下引胁俱痛,盖滞血不消,新血无以养之也,故麦煎散中用鳖甲,而同以干漆以化积。又秦艽鳖甲散,此透肌退热之一方也。以上数方皆同鳖甲而用者,虽其佐助之义各有所主,而其用鳖甲以入诸味者,不外于补阴气以为功也。又如治疟母宜鳖甲煎丸。又疟母丸,固益阴气者也。且治疟,所名疟母,即结为癥瘕者。更可见诸本草之用鳖甲,无不以疗血瘕癥块云云为言者。固有见于药味阴气之专,即化以为生也。至于积聚之所治……如鳖甲丸之于肝积为肥气,干漆丸及半夏散之于心积为伏梁,又鳖甲丸之于脾积为痞气,四方虽各有不同,然总归于入足厥阴,手少阴,足太阴之脏也。以鳖甲阴气之专,入三阴而行其积,固有得于气之相应者矣。又即女子漏下而鳖甲疗之,却又用行瘀血,是岂谓其能止复能行乎?盖此味专补阴气,如漏下,属阴之虚而不能固也。如瘀血,亦属阴气虚而不能流贯于经络也。但就女子经血一证,可以推其所治之诸证。固惟是专补阴气,如《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⑦陈士铎《本草新编》:“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但宜研末调服。世人俱炙片入汤药中煮之,则不得其功矣。……或疑鳖甲善杀痨虫,有之乎?曰:不杀痨虫,何以能除瘦痨骨蒸……鳖甲杀虫,而又补至阴之水,所以治骨蒸之病最宜。” ⑧张璐《本经逢原》:“鳖甲,凡骨蒸劳热自汗皆用之,为其能滋肝经之火也。然究竟是削肝之剂,非补肝药也。妊妇忌用,以其能伐肝破血也。肝虚无热禁之。煅灰研极细末疗汤火伤,皮绽肉烂者并效,干则麻油调敷,湿则干掺,其痛立止。”
中药大全的其它文章:
- 鼺鼠
- 鬣羚骨
- 蠵龟筒
- 蠵龟血
- 蠵龟胆
- 蠵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