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头
【概况】:
基源 为蟾蜍科蟾蜍属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头部。蟾蜍属全世界有250种以上;中国有12种,5种药用。
原动物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arizans Cantor俗名癞蛤蟆。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历史 蟾蜍始见于《别录》,但与“虾蟆”混淆。陈藏器确切地指出了虾蟆与蟾蜍的区别点,他说:“虾蟆在陂泽中,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青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按陈氏之说,与当今所用之蟾蜍吻合。
形态 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0m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明显;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眼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蹠突形长而大,外蹠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其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腹面皮肤有小疣。颜色变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图见《中国动物药》.263页.图256)
生境与分布 中华大蟾蜍除生殖季节外,多穴居在泥土中或栖居于石下,草间。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
黑眶蟾蜍体长70~100mm,雄性略小。头宽短。上下颌均无齿。头部沿吻棱有黑色线,故称“黑眶蟾蜍”,这是区别其它蟾蜍的主要标志。皮肤和头骨紧密相连,上下颌有黑色线。鼓膜大,椭圆形。雄性有发声的声囊,单个,在咽下。前肢细长,后肢短。趾的基部有半蹼,皮肤粗糙,除头顶无疣粒外,全身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疣粒。体色变异很大,一般是黄棕色略有棕红色斑纹,腹面色浅,乳黄色。指和趾的末端黑色。头的两侧有长椭圆形的耳后腺,能分泌白色乳状液。(图见《中国动物药》.264页.图257)。栖息在田边,住宅,水塘等隐蔽处。性迟钝笨掘,不善跳跃。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药性】:
主治 小儿疳积。 《纲目》:“功同蟾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蟾头丸(《圣惠方》)治小儿五疳,手足干瘦,腹胀筋起,鼻痒,昏沉多睡:蟾头2枚(涂酥炙焦黄),皂荚0.3g(先于厕中浸7日后;以水洗净,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青黛0.3g(细研),硫磺0.3g(细研),麝香0.15g(细研),巴豆7枚(去皮心,研,纸囊压去油)。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空心以粥饮下3丸,量儿大小,注意加减服之。 ②蟾头散(《圣惠方》)治小儿奶疳,体瘦烦热,毛发干瘁,乳食减少:蟾头1枚(烧灰),蛇蜕皮灰0.3g,蝉壳0.3g(微炒,去足),麝香3g,青黛15g,蜗牛子27枚(炒微黄)上药,都研细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1.5g,日3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中药大全的其它文章:
- 鼺鼠
- 鬣羚骨
- 蠵龟筒
- 蠵龟血
- 蠵龟胆
- 蠵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