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星明屋遗址
亦作锡克沁千佛洞,是新疆佛教艺术遗址之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约30公里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公布的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凿于6世纪左右,为隋唐寺院遗址。“明屋”是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洞窟依山开凿,规模甚大,除顶部毁坏外,墙壁大致完整。靠东南的“明屋”有大小建筑90余所,发现有精美壁画及塑像。建筑形式与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千佛洞相同,有前后两大殿,两侧及后面有甬道,殿中间有塔,为土坯筑,塔东南有瞭望台,其西北又有六角形基座穹庐顶式塔,塔前有山门遗址。大殿左右及殿后高地有许多僧房及支提式窟;北面“明屋”后并列有3所大殿,形式与东南的“明屋”相同。山门东西两侧有土台,高约10米,似当时钟、鼓楼遗址。西高台与山门之间有4个支提式窟。中大殿和东大殿后面有6个土塔遗址,以西边者为最大,塔基各边有六角形壶门,有方形塔院。1928年,曾在两处遗址发现清理出不少泥塑佛头、佛身、佛锦、鹰嘴天王头、古维文木简、墨书本版、陶罐等,制作极为精美。东南“明屋”发现的佛头,细眉高鼻,面庞圆好,具有犍陀罗风格,约为六七世纪时遗物;北面“明屋”发现的佛头面带彩绘,眉以墨笔勾勒,作柳叶形,面庞方正,表现出东方艺术的特征,约为八九世纪时遗物。距此西北约1公里许,有12个石窟,依山开凿,有唐代形式藻井,麒麟形写实装饰,洞窟形制基本上与克孜尔干佛洞早期石窟相同。壁画已大部分毁坏,仅两个洞窟尚有残存壁画。现该遗址中上述之物大部分已经损坏。残存文物对研究我国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有一定价值,也是研究高昌回鹘王国中西部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