僜人
民族称谓。源于藏语“僜巴”一词,“僜”为上之意,“巴”为人,因居住生活于山上而得名。但由于尚未经过国家正式识别,故不能称为僜族,而称僜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占)我国领土上,总人口约两万人。察隅河两岸的古老居民。操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达让语和格曼语两种,大部分僜人地区通行达让语。我国僜人民族共同体的族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其一,来自今僜人分布地区以西丹巴江流域的义都人(原为我国珞巴族的一个支系);其二,原为今僜人分布地区以东布绒山区(现为缅甸)古老居民中的一支;其三,很早就生活在察隅河支流杜莱曲和格多曲一带的当地土著居民。来自西面的多属于今达让僜人的祖先,少数为格曼僜人的祖先;来自东面的多属于今格曼僜人的祖先,少数为达让僜人的祖先。据统计,今察隅县境内的僜人,达让有24个姓氏,格曼有17个姓氏。其中许多姓氏还保留着本姓氏祖先或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往今僜人主要分布地区察隅一带相继迁徙的传说。内部械斗或与外民族的纠纷,是导致他们迁徙的主要原因。1950年以前,僜人社会中私有制已经确立,氏族公社已经解体。实行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并存。信奉“鬼”,认为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具有精灵的存在,即“鬼”的存在。每逢大事小事,皆要举行杀牲“送鬼”仪式。流行火葬和土葬。住竹木结构的“恩冬”房;男子着麻布无袖无领短衣,男衣黑色或白色。女上衣为彩纹短衣,仅遮至胸部,袒露腰部,着筒裙;以玉米、鸡爪谷、荞麦、青稞为食。从事农业,兼营牧业和狩猎。饲养黄牛、猪、羊等,种植玉米、土豆、鸡爪谷等。喜欢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