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02 属于: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商品交换的集市之一,相当于北方的集和南方其他地方的墟、圩、场等定期集市。临街期,四方农民手工业者纷纷持自己生产的产品到街子上交换,赶街串店的商人也来进行收购和贩卖。因内地商人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频繁的经商活动而形成。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曾向武帝建议寻找从四川云南到西方的商道,得允,令派使臣寻觅。但使臣到云南后被“崔、昆明”族所阻,“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千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乘象国位于今德宏傣族地区,说明该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贸易的一个中间站。后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商业城镇,如德宏边境的江头城,城周围有走廊三千余间,专作商人营业点,邻近地区人民来此从事商业活动的有数万人之多。城外大明街,是专供内地商人聚居之地,由闽广蜀等地来的商人也有数万人。陇川的障凤街,亦因“官兵驻扎巡守,需要食物较多,遂于该处设立街期,任听群聚交易”。在街子上,傣、景颇、阿昌、德昂等族群众,出售自己生产的粮食、水果、土特产品,购回所需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内地商人运来的犁铧、布匹、鞋子、绸缎、纸伞等物品在此很受欢迎。街子是以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的交换为主,他们之间的交换多为买而卖。街子是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的产物,市场狭小、分散。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街子贸易是封建经济的附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集市贸易,集市性质发生了变化,街子作为国家领导下的农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场所,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流通渠道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