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桥梁建设的先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01 属于: 誉称大全
【释义】:

中国工程师、桥梁专家罗英(1890-1964)、②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1896-1989)。罗英,江西南城县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6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桥梁专业,1917年获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回国后曾任大学教授、山海关桥梁厂厂长、钱塘江桥工程处总工程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地方公路部门行政及技术领导、重工业部顾问工程师、北方交通大学教授、武汉长江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等。他在美期间,发起成立了中国工程学会。在山海关桥梁厂的4年,为中国的桥梁制造,开辟了自力更生的道路。1934-1937年,他密切配合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他白天在工地亲自指挥,夜间回家伏案工作,审核图纸,思考问题,其全心全意倾注于工作的精神,为技术人员之楷模。他还领导建造了湘桂铁路柳江桥,这是继钱塘江桥后又一功绩。他著有《中国桥梁史料》、《中国石桥》等书。茅以升,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桥梁专业,获硕士学位,1919年获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曾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河海工科大学教授、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19年,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1934-1937年,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跨度较大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他采用先进施工方法,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土木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技术人才,该桥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增强了国人在桥梁建设方面的自信心,令国外同行对中国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桥的建设过程中,他担任中外专家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主持这个委员会解决了建设中的14个难题,为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他主持铁道技术研究所和铁道科学研究院长达30年之久,为中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由于他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1947年被公推为中国工程会会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起被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95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6年改任名誉主席,1982年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8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专著,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故罗英和茅以升都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桥梁建设的先驱”。他们还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桥梁建设事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