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笑星
相声演员马季(1934- )、高英培(1928- )、常宝华(1930- )、郝爱民(1938- )、李文华(1927- )、姜昆(1950- )、侯跃文(1949- )、师胜杰(1953- )、石富宽(1949- )、赵炎。马季,原名马树槐。河北省宝坻县黄庄村人。1947年,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学徒。1950年回到北京,在培德中学读书,1951年,到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业余表演相声。1956年,在一次全国职工业余汇演中,被相声大师侯宝林看中,商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成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师承侯宝林。后成长为相声名家。表演以热情、质朴取胜,舞台形象风趣、活泼。表演的节目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他的作品,力求新颖。主张以歌颂为主。先后同于世猷、郭全宝、赫爱民、唐杰忠、赵炎等相声演员合作过。共创作大小相声段子100多个,出版过相声选《登山英雄赞》、《马季相声》。代表作有《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赞》、《画像》、《海燕》、《新桃花园记》、《多层饭店》、《五官科》、《五官争功》等。高英培,天津市人。从小就爱听相声,有时也学会一二段,“玩票”说一段。1948年,拜“小龄童”赵佩茹为师学相声。1951年满师,开始撂地演出。老艺人周德山、吉评三等都给他捧过哏。1954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同范振钰结成对子。1979年,两人同时调到全总文工团,合作32年,台上一逗一捧,台下亲如骨肉。高英培艺术功底扎实,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语言节奏和舞台气氛与观众心理相吻合。他演出的传统相声《八扇屏》、《山东话》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曾赴福建前线,创作并演出了《前沿日记》、《英雄岛》和相声小段《钓鱼》等。常宝华,张家口人,满族。9岁跟随父亲常连安、长兄常宝堃学相声。11岁即在北平、天津撂地演出。1950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长兄常宝堃在朝鲜牺牲后,赴朝慰问演出。1953年8月参军,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1958年,同侄子常贵田结为搭档,合说相声。他创作并演出的主要相声段子有《海上侦察》、《小广播》、《义务保姆》、《狗头军师张》、《我》、《非砸不可》、《语言医生》等。他的表演声形并茂,情真意切。听了他的相声段子,从妙趣横生中得到艺术享受和传统教益。郝爱民,北京人。从小就特别喜欢艺术,小学时就曾自编自演儿童剧《抓老鼠》,中学时酷爱话剧,成为学生话剧团负责人之一。1958年,考取了中央广播文工团,当上了一名正式话剧演员。20世纪60年代调中国广播说唱团拜相声演员为师,受到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相声演员的言传身教,进步很快,逐渐去掉了话剧演员表演上的“一板一眼”,形成幽默诙谐、维妙维肖的艺术风格。后来,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说、学、逗、唱都有特色,口齿流畅清晰,节奏感强,当时的报纸评论他是继马季之后又一颗新星。70年代后,创作并演出不少相声段子,主要有《联欢晚会》、《时髦的人》、《祸不单行》、《电影漫谈》、《赞亲人》、《女跑男追》、《电影插曲》、《爱兵》、《赤子情》、《漫谈世界礼仪》等。并出版了《科学相声》集。表演摹声状物,讽刺恰到火候,是一位技艺较全面的相声演员。李文华,北京市人。自幼酷爱相声,一有空就跑到街坊邻居听“话匣子”,或到街头巷尾听摆地摊艺人说相声。当工人后,在俱乐部里,开始说快板、相声,平时练嘴皮,练饶口,背贯口。手、眼、身、法、步,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从不含糊。36岁才当上专业相声演员。开始跟郭启儒专学捧哏。1978年与姜昆合作,两人配合默契,深受观众好评。录音、录像的相声节目有《假灶王》、《铁饭碗》、《不可抵挡》、《三比零》、《音乐相声》、《水车问题》、《哥俩好》、《公社鸭郎》、《学雷锋》、《一买一卖》等。与姜昆共同创作并演出的节目有《如此照像》、《诗歌与爱情》。还共同创作并于1981年由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姜昆李文华相声集》。李文华表演以朴实、自然、沉稳著称,捧哏捧得严、准,擅长冷面滑稽,语言风趣,富于幽默感。姜昆,北京市人,原籍山东。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是一位出色的“文艺宣传队”骨干。1973年,相声演员郝爱民、李文华到佳木斯演出,姜昆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爱上了相声艺术。1976年9月,调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作相声演员。处女作《迎春花开》,1977年在“广交会”演出时崭露头角。1978年秋,与李文华搭档后,共同创作相声节目有《如此照相》、《如此要求》、《诗歌与爱情》、《买伞》、《爱的挫折》、《我和乘客》、《霸王别姬》等40多个段子。作品风格不同,色调各异,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格调清新可喜,语言诙谐流畅。1987年春节文艺晚会,他演出的新段子《虎山遐想》,获得观众们的好评。他的表演谑而不虐,轻而不浮,给人一种调皮、讥诮而略带滑稽的形象。侯跃文,北京市人。5岁学艺,9岁开始在北京西城区工人俱乐部演出。1965年被中国铁路文工团招收为演员,与石富宽搭档。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创作了《智勇双全》、《小球推着大球转》等10几个相声段子。1976年以后,与别人合作写了40多段大相声,30多段返场小段,如《永开正点车》、《见义勇为》、《献给女排的诗》、《财迷丈人》、《礼节漫谈》、《笑》、《看足球》、《糖醋活鱼》等。1984年5月,赴香港演出,曾同其父侯宝林大师同台献艺,受到港台同胞的热烈欢迎。他的表演以调皮、机智、滑稽的形象赢得观众的好评。尤其在“学唱”上颇有乃父之风。1986年春节文艺晚会上,他即兴表演的《戏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创作,时有讽刺,亦多歌颂,并未形成特定的倾向。师胜杰,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父母亲都是相声演员。从小受到熏陶,7岁开始登台演出。8岁拜相声演员朱相臣为师。10岁在东北已小有名气。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被抽调到兵团的文艺宣传队。不久,与姜昆结成对子,表演相声。1977年被调到黑龙江省曲艺团成了一位专业相声演员。他和别人合作了《婆媳之间》、《结婚》、《知错就改》、《我要补课》、《郝市长》等相声段子。1984年,拜侯宝林为师。1984年12月,他作为中国说唱艺术团成员赴香港演出。1986年春节,担任中央电视台“家家乐”节目主持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胜杰舞台形象清新可喜,演唱方面的基本功尤好,形成一种口锋脆、音调甜、质朴自然的风格。石富宽,北京人。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相声演员。小学时,历史老师是他说相声的启蒙人。12岁考入中央电视台暑期少年演出队,始学相声。授课老师是相声演员郭全宝、郝爱民。在参加西城区文化馆演出时,结识了侯跃文。1965年8月,与侯跃文一起,被中国铁路文工团招收为演员。从此开始了他们的舞台生涯。1973年,他正式拜北京曲艺团老艺人高凤山为师学捧哏。与侯跃文搭档,表演了几十个相声段子,很受观众好评。其中《戏曲漫谈》、《临死之前》是他们的代表作。曾随侯宝林大师去美国访问演出。他的捧哏憨厚朴实,注重感情,不依靠面部表情,而是去演人物,塑造人物。赵炎,河北南宫市。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1976年,与姜昆同时选入该团,先后同马季、姜昆等合作。创作并表演了《英雄打不死》、《白骨精现形记》以及《百吆图》、《五官争功》等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在评选“十大笑星”比赛中,他和马季搭档,合演相声《特种病》,把社会上某些患有“红眼病”的人讽刺得淋漓尽致。语言幽默,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10位相声演员,于1985年11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全国相声评选活动中,经观众投票选举,确认为“十大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