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bE大调第三交响曲》、《bB大调第四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全部完成于19世纪初,是贝多芬创作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领域。分属于贝多芬的三个不同创作时期。《C大调第一交响曲》和《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初期作品。这时期的贝多芬,仍幻想着作一名大钢琴演奏家,因而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创作。写出的名著也都是钢琴曲。但是,这个时期却是贝多芬学习18世纪音乐成果,深刻地观察研究社会,为后来交响乐创作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他在这一时期写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已经有了表现光辉理想的迹象,仿佛是英雄的青年时代。《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是中期作品。这时期的贝多芬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以全部热情投入创作。思想成熟了,作曲技法也炉火纯青,因而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以第三、第五、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bE大调第三交响曲》,又称《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间。原是准备题献给拿破仑的。但完成后,贝多芬对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故而改成“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第一次全面展示了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英雄的生与死,理想和奋斗。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古典交响曲创作中一个重要里程碑。《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1808年完稿。是贝多芬心目中英雄形象的进一步发展。这时,贝多芬的耳疾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但是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和命运作坚决的斗争。他把自己的内心思想,用音乐表现出来,象征着黑暗必定失败,光明终将胜利。《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称《田园》交响曲。是一首“英雄与大自然”的颂歌。写出了贝多芬对美丽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因而有人赞它是超越了音乐境界的灵魂上的艺术。《d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作品。1824年5月7日首演于维也纳。演出疯狂了整个城市。贝多芬被连续5次请出来接受听众的致敬,而当时的奥皇出场,按规定也只能致意3次。然而,贝多芬已两耳全聋,听不到人们的喝采声了。正象法国文学家、音乐史学家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他没有享受过欢乐,却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