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继婚 succeeded marriage
父死子娶庶母、叔死侄娶婶母、兄死弟娶寡嫂、弟死兄娶弟媳的婚姻形式。起源于氏族族外婚时期。当时,人们认为嫁到本氏族的女子,不仅属于夫家,且属于夫家所在的氏族。若夫死后其妻嫁往别处,就会随之失去财力和劳动力,收继婚则可将其约束于本氏族内,所以收继婚是一种财产继承的转移和变异形式。《左传》记载有秦、齐、楚、晋、郑、卫等国的收继婚现象。收继婚具有奴隶制粗野的特性,在流行此俗的时代或地区,既使是国君的女儿,也不能幸免。如汉朝时的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按匈奴婚俗,她须转嫁给庶子为妻。当时,汉朝法律已经明文禁止收继婚,但制约不了胡地。“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昭君无奈只好遵命。收继婚早在先秦时期便遭到人们指责,以后各朝均有法律规定废止此俗,终因统治者贪图私利和美色,屡禁不止。历史上隋炀帝在其父隋文帝病死当天,其庶母——姿貌无双的宣华夫人便被“太子烝焉”。唐太宗收继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唐高宗收继了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封昭仪。宋以后,汉族地区收继婚逐渐消失,但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盛行此俗,有的地方甚至延续到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