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 tattoo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2-29 属于: 科学揭秘

用刺、针、刀等尖锐器物在皮肤上刻出花纹或符号,渗入颜色,使之保存终生而不褪落的风俗。古时称之为“雕题”、“黥肌”、“绣脚”、“绣面”、“刺墨”,又称“刺青”“扎青”。文身历史悠久而广泛,原始人即开始文身,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东南亚一带及大洋洲、中南美洲、非洲的许多原始民族至今仍保留文身的风俗。文身除了有避灾祈福目的和区分不同民族、部落、支系与身份、等级外,还是个体进入成年、可行婚配的标志以及增强性魅力的手段,因此,有的文身源于性风俗。文身的部位随民族不同而异,如黎族先文在面部,后遍及其他部位,傣族多文在胸、腹、背、四肢。腹部从小腹一直到腰的周围、胸部则在两乳之间及其上部。背部一般在正中位或遍及全背。上肢自腕以上至肩,下肢自膝以上至臀。黎族文身风俗源远流长,据《山海经》载,已有2000多年历史。过去黎族女子自十四五岁起便以文身强化其性别,增强其美貌,但此风俗已于五六十年代被禁绝。傣族文身历史悠久,《后汉书·南蛮传》记:“哀牢夷……皆刻画其身,像文。”傣族男人自十多岁起文身,初仅文手臂、大腿,随年龄增长再文其胸、背、腰。独龙族女性文身侧重于面部,故谓之“画脸”、“文面”。少女至十二三岁起文面,以象征成年。此外,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怒族景颇族彝族珞巴族等民族,都曾有文身的遗迹,有的仍在沿袭流行。在中国和日本,还流行纯粹为增强女性性感的彩色文身(见图)。

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