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变态描写 description of unusual sex behaviors
异于常态的性欲望、性行为、性活动及性心理的描写。性文学创作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性变态的描写根据其表现对象可分为若干种类型,如同性恋、自恋、施虐恋(见施虐症)、受虐恋(见受虐症)、物恋(见恋物症)、色情狂、窥恋(见窥阴症)、异装恋(见恋物性异装症)、窃恋、童恋(见恋童症)、兽恋(见兽奸症)等的描写。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为了塑造特殊的人物形象性格,展示主人公隐秘生活的真象,表现人物所处的真实环境,不仅需要描写常态的性行为,有时也需要运用性变态描写。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性变态描写再现人物的特异行为特征,深入刻画其异常行为的复杂心境和性格倾向,表现其异常生活方式形成的起因和环境,揭示其奇特的精神世界。J.克莱兰在《范妮·希尔》中以批判性的态度描述了性强暴、同性恋、性施虐和性受虐等多种性变态行为,表现贫苦的青年女人范妮沦落为娼后所处环境的险恶,以及人们到妓院寻求变态性满足的畸形行为和阴暗心理,揭露不合理的社会丑恶现象,D.-A.-F.de萨德和L.萨克尔一马索则从另一种角度来运用性变态描写,在作品中通过施虐变态行为和受虐变态行为的描写来表现独到的思想和性欲异化的真象,使读者认识到性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令人懂得性变态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变态,它是大自然和人世环境相结合造就的产物。性变态作为客观上不自觉生成的现象,当事者的性变态似与生俱来,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后天任何企图矫正的主客观努力往往无济于事,似乎只有通过变态的形式,他们才能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童恋症是社会禁止的性变态现象,但V.纳巴科夫在其代表作《洛丽塔》(1955年)中却运用这种性变态的描写成功地表现了这种违禁爱情的动人之处。作者从较高的层次上对童恋进行了精微深刻的剖析和表现,并以此告诉世人,童恋使主人公变得与众不同,这种爱最终将他引向了毁灭之路。恰如其分地运用性变态描写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使作品更具深度,反之则可能流于卑俗、下流、色情和猥亵。但一些作家为了追求作品的畅销,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把性变态描写当成吸引读者的兴奋剂,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主题是否需要,将形形色色变态性行为充斥其间,破坏了整个作品原有的有机结构,艺术的表现手段蜕化为低俗的商业性广告,这种性变态描写就失去了应有的存在价值。只有以展示作者的健全思想,深化作品的表现主题为目的,它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