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羞怯心理 psychology to be shy to beautiful
对自己和异性身上的美,特别是性征之美,既惊喜、欣赏,又羞涩、不敢大胆展现或欣赏的一种心理。这种美的羞怯心理,是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时代,人们的羞怯心往往是受到环境,诸如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影响,表现得模糊而不自觉。直至进入青春期,这种羞怯心理才随着性的成熟而变得十分敏感和强烈。
这种心理首先表现在对自身性征的羞怯上。青年男女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第二性征逐渐显露,对性的美感迅速地发展起来,对自己身上所显示的性征美既感到惊喜、激动、欣赏,却又感到羞怯、腼腆,遮遮掩掩不敢展现。这方面女性往往比男性为甚。同时,这种心理也表现在对自己的修饰上。他们爱美,希望自己变得更美,特别注意对自己的修饰,却又不敢表现出这种追求,对自己的修饰往往表现得有限、拘谨、心虚、警惕。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他们既想让自己变得更美,又怕别人看出这种明显的爱美倾向,于是故意装得随随便便毫不经心的样子。因此,有人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爱美羞怯心理”。这种心理还表现在对异性美的欣赏上,他们对异性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美十分敏感,也非常欣赏,却又不敢公开承认或将这种欣赏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敢在远处偷偷地欣赏。
美的羞怯心理实际上是性羞怯的一种表现。人类对性以及一切与性有关的事物,产生一种羞怯心理,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历来许多思想家对羞怯心理都做过充分的肯定。这种羞怯心理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羞怯心理对人类的性行为具有抑制和调节的作用。性对人类的诱惑如无法加以节制,将导致两性关系的极度混乱,最终将损害人的健康,破坏社会的秩序和组织。其次,羞怯心理在抑制人类性关系中肉欲因素直接作用的同时,也给两性关系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从而推动人们的想象,唤醒两性关系中的精神因素,使性关系成为一种审美关系。由于有羞怯之心而使人类的性活动变得更为慎重,更为负责,更为严肃,这也是人类理性的胜利,是人类在性问题上进一步走向文明的表现。说到底,羞怯是害怕伤害两性关系的精神美,因此有人称它是一种“道德与审美反射”。另外,羞怯本身也是性审美的重要内容。羞怯是一种动情的表现,羞怯时,血液涌向脸部,使青年男女娇艳的脸上泛起红晕,显示出青春诱人的美。特别是女子的羞态,更是美丽动人。
美的羞怯心理虽有这么重大的意义,但如畸形发展,也可以发展到不合情理的地步。例如在对自己性征之美的羞怯心理趋使下,有些青年女子对自己日益丰满的乳房感到羞涩,不敢显露出来,于是便以束胸来束缚。这种做法无疑对身心发育与健康是极有害的。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有些青年男女,一走到异性跟前,就会脸红心跳,连话也说不顺口;有些青年甚至不敢跑到异性面前去;程度严重的,会使情感主体的心理世界被它所主宰,以至凝结为心中的隐忧,成为一种“内扰流”,影响到情感对外部行为的支配,弄得自己也十分苦恼。这种心理实质上仍然是一种爱美心理的曲折表现。人总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特别是在自己钟情的异性面前,有一个美好的形象、美的风度,而惟恐自己给人留下不美、不好的印象。这种紧张心理与羞怯心理扭结在一起,结果适得其反。这样的心理体验一多,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越怕失态,就越是失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的羞怯心理,就要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要紧的是恢复自信,破除性的神秘感,这样才能把羞怯心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羞怯心理还可能向性的神秘化发展,导致对性的愚昧无知,甚至将性看做一种可耻的行为,使羞怯感转化成了羞耻感(见性耻感)。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心理原因以外,当然还有社会原因,如封建的伦常观念的影响等。在现代社会中,当然应当批判封建伦常带给性的神秘化与羞耻感,但也不能把羞怯心理丢得精光,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做出一些过于亲昵、只适于在两个人独处时去做的动作,从而破坏了性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