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性审美 literature and sex aesthetic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2-29 属于: 科学揭秘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理想和想象的艺术。性爱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家所关注和表现的中心,历代的文学家无不把性爱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远古时代,文学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表现了原始人类的生殖、生存。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文学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性爱活动的过程中,文学家不仅细致入微地描绘性爱对象的相貌、体态和性行为,而且还详尽地直接刻画性爱对象的内心世界。文学家的艺术创作在性审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性审美方式与文学的文体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歌与小说在表现性爱活动时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诗歌表现性爱活动,较为注重性爱情感和精神内容的开掘,诗歌中表现的男女形象具有明显的理想化、偶像化的特征,性的感官意味较弱,爱的情感和精神意味较强,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能使读者的欲念得到升华。小说在性爱活动的表现上还原意味较强,由于不受篇幅限制,对性爱表现比较细致、详尽、完整。诗歌关注和表现的是男女性爱理想化的小世界,小说在表现男女性爱活动时往往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表现其原貌,并注重表现它与其广泛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生活、文化、传统、习俗的关系。

时代对性爱的文学表现与审美发生着巨大的影响。每一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文化传统、道德习俗都对性爱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着相应的规定性。古希腊罗时代相对开明,诗人、文学家在性爱活动的表现上所受的限制较小。中世纪是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所有的性爱活动都受到了压抑。在这长达一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除了一些歌颂骑士浪漫爱情的传奇诗,几乎看不到表现性爱活动的文学作品。文艺复兴的到来结束了中世纪宗教的禁欲主义统治。诗人文学家尽情讴歌自由和现实生活的快乐。以A.但丁、F.彼特拉克、G.薄伽丘为首的文学家抨击宗教和道德的虚伪,歌颂美好的爱情,表现性爱的欢乐。文艺复兴以来,性爱活动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的情况与之相似。明代的社会相对开放,追求个性解放及个人幸福的意识开始萌芽,文人对个性解放及个人幸福相关的性爱活动非常关注;在明末清初,表现性爱活动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性爱情景的描绘详尽具体。清朝是旧的传统道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封建的道德伦理对人性进行疯狂的绞杀,对性爱活动的表现严加禁止。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日益开明,性爱活动的表现又逐渐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并有着明显增多的趋势。

性爱的审美和表现与文学家对于性的态度直接相关。文学家的性态度和性意识对性的审美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W.莎士比亚对于性的态度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性爱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景象:既有崇高的爱,也有卑劣的爱;既有精神的爱,也有肉体的爱;既有分裂的爱,也有灵肉一体的爱。这在他的剧本和十四行诗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不过多数文学家并不像莎士比亚如此多样复杂,他们对于性爱的态度往往有固定的旨向,其作品也较明确地呈现出他们对于性爱活动的理解。E.左拉和劳伦斯对于人类的性爱都很关注,他们都承认性爱是一种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力量,但他们对于这种力量的理解却不一样,左拉看到的是性爱生物性的破坏力,他在《娜娜》中具体形象地描绘一个具有性爱巨大魔力的女人如何把一个个上流社会的男人的生活毁掉。劳伦斯则从相反的角度看待性爱,他把性爱看做世间最伟大的创造性力量,是生命活力和美与爱的源泉。他的作品几乎全部是围绕性爱的主题写的。

中外文学家性爱艺术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对性审美也产生着影响。西方文学家在表现性爱主题时既注重性爱对象外观上的描绘,又注重情感活动和心理内容的表现,在表现方式上具有突出的个性色彩,而且非常注重表现性爱行为的精神意义以及与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富有新意。中国早期文学家较为注意性爱对象的外观描绘,多运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性行为和过程进行勾勒,侧重表现性爱的官能性美感,表现程式化,缺乏个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性爱表现常给人以感官上的审美愉快,较少能令人感到其情感和精神内蕴。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学家逐渐吸收了西方文学家表现手法的优点,开始注重性爱心理过程的描写,开掘其情感和精神内容,并在作品中加以创造性的表现。在当代,中西方文学家之间存在的差异日趋缩小,中西方有关性爱的文学表现方式已呈现出趋同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