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飞行绝技
在长期的飞行生涯中,鸟类练就了一套硬功夫,无论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还是飞行距离等方面,都表现得异常出色。例如,雨燕的飞行速度约为320千米/小时,简直像疾风一样。而对秃鹰来说,7000米的高空不过是正常的飞行领域。鸟儿是怎样练就飞行绝技的呢?
烟囱雨燕
这只年轻的雨燕最近才离开巢,但已经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家了。
翅膀的构造与特殊骨骼
优越的生理条件使得鸟类可以在另一个生存空间施展本领。鸟翅羽毛的构造巧妙运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当它们上下扇动或上举下压时,能推动空气,利用反作用力向前飞行。另外,鸟类羽毛的间隙构造科学合理,能有效地减少飞行时遇到的空气阻力,有的还能起到除震颤、消噪音的作用。把鸟类送上蓝天的还有它们特殊的骨骼。鸟骨是优良的“轻质材料“,中空质轻。据分析,鸟骨只占鸟体重的5%~6%;而人类的骨头则占体重的18%。由于骨头轻,翅膀极容易带动起来,加上鸟体内还有很多气囊与肺相连,因而十分有利于减轻自重、增加浮力。
鸟的身体结构
高空飞行之谜
我们知道,高空与地面的自然条件相差甚远,每增加一定高度,气温、气压以及空气中氧浓度的变化都很大。在这种环境下,高寒和缺氧会给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但某些鸟类却能跨越那些被人类视为生命禁区的高空。原来,鸟类和人类一样,在缺氧的情况下能进行“过度换气”,而且效果倍增。在6000米的高空,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1/2。鸟类在此高度飞行时,能将呼吸频率增加5倍,吸氧量增加2倍,脉搏频率增加1倍,动脉和静脉中的含氧量增加2倍。这样,鸟类肺部和心脏的效率能增加15~23倍。过度换气的作用是使肺快速吸进更多的空气,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氧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特别是大脑。由于鸟类在过度换气时不会发生脑血管收缩现象,所以可以战胜人类认为难以承受的极限。
滑稽可爱的鸟
不同类型的翅膀
长而宽,适于翱翔——兀鹰和秃鹫。
长而窄,适于滑翔——暴风鹱和信天翁。
宽而圆,适于短程快速飞翔——雉。
窄而尖,适于快速飞翔——燕和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