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典故与功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7 属于: 中药典故

甘草的典故

美草将为杖,孤生岭危。

难从荷钓史,宁入化坡。

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

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宋·梅臣《赞甘草》

甘草作为人们颇为熟知的中药,有“国老”之称。“国老”这美称,据说是我国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宏景最先提出来的。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孝武帝年间,陶宏景隐居句曲山(茅山) ,研究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孝武帝多次礼聘不出,而朝廷每逢大事都要向他咨询,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一日,孝武帝的侍从寻到句曲山,请陶宏景火速面君,不得有误。

甘草叶

甘草叶

原来 ,孝武帝连日不思饮食, 上吐下泻, 众御医会诊无效。

孝武帝便想起了隐居的陶宏景,他深知陶宏景不仅是道教思想家,而且对历算、地理也有研究,尤其是在医药学方面造诣更为精深。

陶宏景见孝武帝已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泻,便处方:“国老(炙)、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白术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 2 钱,水煎服。”众御医见之 ,不解“国老”为何物。陶宏景笑道:“国老者,甘草之美称也。甘草调和众药, 使之不争, 堪称国老矣 !”众御医点头叫好。孝武帝经陶宏景诊治,身体日渐康复。

甘草的作用与功效

甘草是豆科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其根、根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历代本草书籍均有记载。今为常用中药。甘草主含三萜皂甙如甘草甜素和黄酮类成分如甘草甙等成分。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能影响胃酸分泌和脂质代谢,对气管炎、咽喉炎、声哑、气喘等方面起镇咳作用,并能解毒、镇痛、抗惊厥 ;甘草所含有效成分 ,具有抑制骨髓瘤、腹水瘤、肉瘤、肝癌等作用。中医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之功。经蜜炙后,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生用,治咽喉肿毒、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等。

甘草片

甘草片

《本草汇言》曰 :“甘草,和中益气 ,补虚解毒之药也。”人们总结其药用功效曰:甘草甘平十二经 ,健脾益胃解毒灵,腹胀吐泻中气弱,咳嗽中毒咽喉疼。

甘草中所含成分分为以下几类: ①三萜类化合物: 甘草皂甙、甘草次酸。②黄酮类化合物: 甘草黄甙、异甘草黄甙、甘草素、异甘草素等。③甘草多糖、伞形花内酯、阿魏酸、芥子酸、多种氨基酸、生物素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 ,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

  • 1. 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能提高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 ,起到了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
  •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能治溃疡;抗痉挛 ;保肝。
  • 3. 抗病毒作用   甘草酸能破坏试管内的艾滋病毒( HIV) ,抑制 HIV 的体外增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作用; 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 ;干扰素诱导作用 ;增强 NK 细胞的活性。
  • 4. 抗炎作用   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
  • 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过敏作用;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6. 降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7. 抗肿瘤作用   能治疗子宫癌、直肠癌及膀胱癌。并无一般抗癌药的严重副作用。
  • 8. 镇咳祛痰及润喉作用   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 ,使痰液容易咳出。甘草配乌梅、薄荷、青果其生津润喉效果更好。
  • 9. 解毒作用   能解多种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细菌毒素及农药中毒等。
  • 10. 其他作用   抗利尿作用;抗菌作用;对耳前庭功能的保护作用;抗惊作用。
  • 11. 配伍禁忌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其配伍后毒性增强。

甘草在中医处方中出现的机率很大,尤其是其调和诸药的特点。日常常用的成药如六一散。其功能主治为暑热身倦, 小便黄少;外用于痱子刺痒等症。天津市第五中药厂生产。

益元散功能主治为清暑利湿, 除湿。用于暑湿证兼有心烦不宁者。症见发热、口渴、呕吐、泄泻、小便短赤、以心烦心悸等症为突出。如中热、中暑、夏季流感等病。

中药典故的其它文章:

  • 朱砂的典故与功效
  • 枳子的典故与功效
  • 紫荆的典故与功效
  • 珍珠的典故与功效
  • 月季的典故与功效
  • 腥草的典故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