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典故与功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7 属于: 中药典故

蒡子的典故

牛蒡属菊科植物,始见于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 年)的《名医别录》。因其根叶可作牛的饲料, 习称之为“牛菜”。由于牛力大,对其果实人们就含蓄地称为“大力子”。

因其果实难看,且多刺钩 ,易附在人的衣服上,令人生厌,故又称“恶实”。又由于果实多刺钩, 老碰了它常钩粘在身上难以摆脱,所以又名“鼠粘子”和“鼠见愁”。

牛蒡根叶有去风热、消肿毒之功, 外用捣敷或熬膏涂贴, 治疗痈疽疮疥,颇有效验。《药性论》中早有记载 :“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用此法治肿毒,日本《成西隐士显秘录》中有一段记实:“昔岛原侯侍臣名佐久间文次者 ,家有仆某,一旦手指肿,听之,渐及腕,且痛甚。佐久间见之大惊,立命藩医治,藩医断之为脱疽,治之无寸效。仆偶奉主命赴某家, 某家有老妪,见之手指肿,甚悯之,语之曰 ,生牛蒡叶捣烂 ,加食盐米糊和贴患处, 数日即愈也。仆喜甚,归邸后,随购牛蒡叶, 如妪言试之,无何, 痛渐减,肿亦消,三日而痊愈。”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的作用与功效

牛蒡的功用是疏散风热, 宣肺透疹, 消肿解毒,历代临床均以之治疗斑疹之疾和咽喉诸证。如《本草经疏》称之“治瘾疹痘疮,尤获奇效”,张山雷还在《本草正义》中誉之“最为麻疹之专药”。张氏解释为:“其所以能泄散风热,透达斑疹,起发痘疮者,因其实满体芒刺,如栗如芡,而其子又两端尖锐,故能宣泄四达,通行经络 ,此亦物理自然之性质。”这种解说是中医常用的比类取象法。借其治疹之功,近人还用于猩红热的预防,收到了满意效果。因为猩红热的表现为出疹,先见于上半身,然后迅速扩张至四肢,皮疹鲜红,细小密集, 并伴有咽痛,咽峡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这些症候正是牛蒡子的适应症。

牛蒡子中含有牛蒡甙 ;脂肪酸组成有花生酸、亚油酸; 另含硫胺素等化学成分等成分。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

  • 1. 抗菌作用   牛蒡子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2. 降血糖作用   牛蒡子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碳水化合物耐量最高。
  • 3. 对免疫性肾炎及肾病变的影响   牛蒡子甙元对免疫性肾炎呈现抑制作用。在消化道内牛蒡子甙水解成牛蒡子甙元而显示抗肾病变作用的。

代表方剂如银翘解毒丸(片)。其功能以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为主。临床主治感冒风热,头痛咳嗽、咽喉疼痛;瘟毒发颐(腮腺炎)两腮赤肿等症。

中药典故的其它文章:

  • 朱砂的典故与功效
  • 枳子的典故与功效
  • 紫荆的典故与功效
  • 珍珠的典故与功效
  • 月季的典故与功效
  • 腥草的典故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