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典故与功效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7 属于: 中药典故

芦荟的原籍在南非,显赫一时的亚历山大一世为了远征时保证将士们的健康 ,曾亲自下令在萨来特拉种植芦荟,从而使之在欧亚大陆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我国生长于闽、台、琼、滇和两广等省区 ,到了 80 年代的今天, 芦荟除作为治疗肠胃炎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痔疮、刀伤、肝病及癌症的良药外,还作为时髦的高级保健食品 ,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芦荟又是一种令人喜爱的花卉和观叶植物,其叶肉质肥厚,表面光滑油润,四季叶丛青翠,生机盎然,每当冬末春初正值其它花卉开花很少的季节,它却从叶丛中抽出花葶 ,花色多为深红兼橙黄色,偶有白色者。芦荟非常耐旱,即使十天半月不浇水,也仍郁郁葱葱。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斑纹芦荟叶中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芦荟入药始于唐宋年间 ,芦者 ,黑色也,荟者,聚也, 本品木之脂液凝集色黑如饴, 故名芦荟。北宋《开宝本草》中还说 :“芦荟,俗呼为象胆,盖以其味苦如胆故也。”

芦荟

芦荟

现代医学证明,这种植物的浸出液,对寄生于人体的某些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许多老年人微感风寒, 就会犯头痛的毛病,如摘一片芦荟叶子 ,用其胶液涂抹额头疼痛处,头痛即能得到缓解。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少年时代,曾患癣疾,初在颈项之间,后漫到左耳,遂成为慢性湿疹, 浸淫难愈, 颇为难看, 先后用斑蝥、胆、桃树根等药,不但无效 ,“其疮转盛”。后来, 偶然遇到楚州一位卖药人,教他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末,先以温水洗癣,拭净后敷之,“立于便瘥, 真神奇也”。据悉 , 10 多年前,有几位美国科学家到非洲考察 ,在原始森林中受到毒虫叮咬,浑身皮肤出现红肿痛痒,抓破后,还引起过敏反应,他们用尽了抗菌消炎药,抗过敏药和激素类皮肤外用药 ,均未奏效。后来一位当地土著,给以芦荟汁液涂擦,竟获良好效果。

早在 2 000 多年前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宫廷里, 芦荟既是治疗日晒斑、溃疡、虫咬、皮炎的良药,也是后妃宫女的美容圣品。

传说古代东方三位著名美女,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日本的小野小町和中国杨贵妃, 都曾用芦荟来保持她们迷人的美貌。

但作为美容圣品, 真正受到重视,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945 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大批的幸存者被核辐射灼伤,有些人用芦荟的叶汁涂抹在皮肤上, 伤口愈合又快又好,甚至不留痕迹。于是 ,芦荟享有“灵丹妙药”的声誉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兴趣。经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芦荟含有天然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活动酶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芦荟大黄素等70 多种成分,其中不少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作用, 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 ,减轻面部皱纹生成, 增强弹性,使皮肤光滑丰满。延缓衰老。美国、日本已将芦荟汁液配制成各种香皂、洗面奶、护发液、美容霜等一系列化妆品。日本添田博士曾推荐一种“芦荟浴”,称之为美肌健肤“天下之最”。具体方法是:压榨芦荟鲜汁,静置后 ,取上清液1 000~2 000毫升 ,倾入浴缸中,浸泡洗润即可。也可把芦荟鲜叶切成 1 厘米长的块,装入网袋中,放入水中即可洗澡。通过临床观察认为, 芦荟是有面部美容的效果,特别是治疗面黑(主要是黄褐斑) ,收效颇佳。黄褐斑为色素沉着于面部,与内分泌、曝晒等因素有关,中医有称黄褐斑为肝斑。女性多见,常由肝气郁结,郁火循经上炎于面部而成, 芦荟苦寒,本品外用通过玄府(毛窍) ,泻肝经实热,清解郁火,又因该药为叶茎流出的液体,其质胶粘,可以清洁局部皮肤,增加玄府开合功能 ,祛除热毒之邪 ,起到面部清洁美容的作用。

中医常用芦荟凉肝明目,消疳积 ,清热杀虫。

代表方剂如当归荟丸。其功能以清肝明目,泻火通便为主。临床主治肝胆实热,耳聋耳鸣,耳内生疮,胃肠湿热,头晕牙痛,眼目赤肿, 大便不通等症。

中药典故的其它文章:

  • 朱砂的典故与功效
  • 枳子的典故与功效
  • 紫荆的典故与功效
  • 珍珠的典故与功效
  • 月季的典故与功效
  • 腥草的典故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