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扁舟
指范蠡助越复国,功成身退,乘小船而去。后以此典比喻功成身退,不恋官位;或比喻隐居江湖,另走经营新途。 范蠡(lǐ理),字少伯。楚国宛(yuān冤,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中央要职和顾问),越国被吴国打败时,随越王勾践去吴王夫差处作人质三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称上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范蠡认为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久恋禄位怕生祸害。范蠡已助越王勾践洗雪会(Guì桂)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被吴王夫差战败围困之耻辱,便喟然长叹道:“计然致富之策有七条,越国用其中五条而实现报仇雪耻之愿望,既然已经施用于治国而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着一叶扁舟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今山东北部)改名为鸱(chī痴)夷(生牛皮所制革囊,盛酒用,容量大。此处范蠡用作姓氏)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改名为朱公。朱公认为陶地为天下中心,各地诸侯从四面八方通这里,交流货物是容易便利的。他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运用智巧发财,而不另靠别人经营。所以,他做为一个善于生财致富之人,能够不靠人力而随时观变,十九年间三次弄到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贱之交和远房本家兄弟们。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而好行其美德。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任子孙,子孙能继治其业并有所发展,终致家财亿万钱。所以人们谈论富翁时都称誉陶朱公。此典又作“范相鸱夷”、“越鸱夷”、“五湖舟”、“范蠡登舟”、“越相烟波”、“范蠡五湖”、“湖海换西施”、“五湖烟艇”、“扁舟号子皮”、“西子扁舟”、“五湖旧约”、“五湖心”、“越蠡扁舟”、“越相舟”、“范蠡归湖”、“渔舟范蠡”、“陶朱公”、“少伯舟”、“范蠡船”、“鸱夷一舸”、“范舟”。
【出典】: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范蠡》3257页:“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号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例句】: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可谓庚桑畏垒,致大壤以匡时;范相鸱夷,行计然而济俗。” 唐·李颀《赠别高三十五》:“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范蠡登舟,空瞻遗象。” 宋·苏舜钦《游灵岩寺》:“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宋·苏轼《和欧阳少师》:“何日扬雄一廛足,却追范蠡五湖中。” 宋·陈师道《陶朱公庙》:“名下难居身可辱,却将湖海换西施。” 宋·汪元量《苏台》:“越蠡扁舟漭无所,五湖风浪白茫茫。” 宋·汪元量《苏台怀古》:“越相舟中西子去,楚王宫里北人过。”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待学列子乘风,子房达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 元·张可久《人月圆》:“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不争你恋着个石季伦千钟富,怎发付陶朱公一叶舟。” 明·陈子龙《得莱阳宋僜岚书》:“日暗田横岛,春深范蠡船。” 清·黄鷟来《触事感怀赋赠张二》:“葛井迹未湮,范舟事堪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