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当生态旅游区
北武当庙(寿佛寺)
北武当庙(寿佛寺)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名扬宁蒙周边的古寺。史上就有“西夏名兰、山林古刹”的美誉。始建于盛唐时期,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式在此建庙。清慈禧太后曾钦赐“护国寿佛禅寺”。
北武当庙(寿佛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古刹依山而建,将山的气势揽入寺中。庙宇格局与群山险峰相得益彰,彼此互为点缀、互为风景。整座庙宇自北朝南,四进院落布局严谨、庄重秀美。中轴建筑山门楼、配殿相互对称,和谐自然。
晨钟暮鼓,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悠扬如诉。远远望去,巨大的“佛”字和群山仿佛遮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清风拂过,回归自然,小觅一下清净怡然的心情,让人不觉顿悟人世的一丝禅意。
多少年来,它曾引来多少信徒、香客、游人,已无法统计。但是山门下的石级的磨损情况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的香火、游客之盛。置身寺前,煤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整个市区尽收眼底;登山远眺银北山川秀色,令人心旷神怡。平日,这里清静幽僻,香客及游览者仅千人;庙会,却热闹非凡,是它的良辰吉日。这里的大小庙会,每年有七次之多。阴历二月二、三月三、七月十五为“小庙会”,只接待香客、游人,不主事斋饭;阴历四月初八、七月七、八月十五和九月九,为“大庙会”,不仅置办香火,还要隆重地接传来自四面八方的万千朝圣者和游客,仅九月九庙会一天就接待游客20万人次。
隐在山林的古刹名兰——北武当庙
如果说江南古镇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那么一座隐在山林的西北古刹则使人心生禅意。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北武当庙,北靠群山,南望平川,这样的地理位置,远离了城市的喧闹,独享着山的空旷与幽静。关于北武当庙名字的由来很多人以为与湖北武当庙有着某种密切联系,或者是它的分支,这是人们不明的混淆。其实,在这里北武当的庙名,“武”指真武大帝,是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当”是“在”的含义。“武当”,就是真武大帝之所在。为了区别名闻天下的湖北均县武当庙,加之此庙又在我国西北地区,因而在武当庙前加了一个“北”字,称之为北武当庙。北武当庙又称寿佛寺,素有“山林古刹,西夏名兰”之谓,以佛为主,佛、道、儒合一,是这座古寺的一大特点,这个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兼并融合的佛家寺院,一直隐蔽在山林中熠熠生辉。
据《新建北武当庙碑》记载:北武当庙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洪广营三宝居士郑惠及宁夏镇城周兆熊等人协力捐资募款,在一座小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后又几经扩建:清乾隆四十年(1755年),在无量殿后建大殿无楹;嘉庆初建配殿;嘉庆十四年(1809年)于山门前置立石狮一对;嘉庆十六年(1811年)于前殿建立拱门三楹。光绪年间,北武当庙僧人广煜修学北京潭柘寺,经潭柘寺方丈引见,敬请常来潭柘寺进香的慈禧太后为武当庙钦书“护国寿佛禅寺”白绢条幅。自此,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左宗棠等人也曾为之亲笔题字作画,使之声誉大振,远近闻名。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九月九为庙会期,各地前来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关于这座寺庙的建立,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康熙己巳年,石嘴山的戍边士兵,每夜都在山麓巡逻,常常听到“背上我”的呼叫声。一天夜里,士兵们听到呼叫后,随口答应,顿时,一个士兵的背上就出现了一个人,只好把他背走。并问背上的人家住何处,姓氏名谁,为何半夜三更一个人在这里?但始终未听到背后的人回答。背出数里地,感觉越背越重,最后走不动了。士兵怒气冲冲地说:“你是石头人呀!怎么不说话。”语声未落,背上的人落地。士兵点着火把一看,原来是一尊无量寿佛石像。恰好此处山侧有一个岩洞,他就把佛像放置在岩洞中。到了癸末年,平罗清军驻守官兵在贺兰山围猎,突然看见祥云瑞气,笼罩群峰,还隐约听到兵器碰撞声和马蹄噪杂声,大家觉得奇怪,就分头在山林深处觅寻,终于在山洞中又发现这尊无量寿佛像就把它背回来,行至黑墩塔,越来越重背不动了。当时,有位善行居士提议,此处土地平坦宽阔,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寺庙,安置无量寿佛像,但由于没有水,无法施工。于是,人们就默默地祈祷,求-显灵相助。祈祷片刻,土地湿润,往下挖掘,地下立刻果然涌出一股喷泉,泉水清澈甘甜。于是就在这里搭棚往下破土动工,用山上的石头垒砌墙基,用黄土夯筑墙建造寺庙。从此周围几百里的善男信女到武当庙烧香拜佛,球神灵保佑,使则获利香火旺盛不断。
如今,北武当庙作为佛家圣地和旅游景区,以其幽静素雅的环境吸引众多游客光顾。当人们站在山下远望,北武当庙背群山掩在雾气里,半山腰处,一个巨大的“佛”字,让人心生敬意,攀至山巅,双眼微闭清风拂过飘飘然然,尘世杂乱随风而去,这是城市喧闹中无法找到的清静感觉。这里山势逶迤,北武当庙建筑布局水平中慢慢展开,若隐若现的规则变化,彰显一种舒展开阔的境界,因而在三面群山中脱颖而出。有数株逾百年的老树苍劲挺拔,依庙而立。整座庙宇背北面南,呈一个大的长方形。从南往北,依次为前山门楼、灵宫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和大佛殿。其中大佛殿前一座五层的多宝塔,高达二十米,砖砌的楼阁式样,四壁门洞山轩,使塔身形成许多梭角,其结构与银川市的海宝塔十分相似,但比海宝塔矮小,不失古朴壮观。整个寺院建筑群高低错落,前后有序,庄重威严,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置身其间,亭阁风铃叮当作响,韵味流畅,令人顿觉空灵。庙内诸塑像各有形态,栩栩如生。佛殿四壁,绘有生动逼真的飞天人物、护法诸神等壁画,形态庄严逼真。在这里,古刹的格局与群山险峰互为点缀、互为风景。加之,山上经常云蒸雾绕,令庙宇更显几分天作之合的气蕴与灵气。走近北武当庙,会陶醉于庙于山相得益彰,入眼是一山一庙的风景,留心的则是晨钟暮鼓余音外的人生禅意。
大武口森林公园
大武口森林公园占地2万余亩,是石嘴山市人民经过多年绿化,在戈壁滩上建成的人工生态林区。是石嘴山西部的绿色屏障、天然氧吧、城市之肺。现有游憩娱乐区、红叶观赏区、亚热带植物馆等13个功能区,和名人纪念林、中日友好林,青年志愿林等主题林区,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景观林木为主题,乔木和植被为补充,亭台轩榭和园林小品为点缀,层林错落、风情独具的塞外园林体系,并逐步形成西北最大的红叶林观赏旅游景区。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森林公园,对这一绿化戈壁荒滩,再造秀美山川的壮举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如今,大武口森林公园山水相依,亭台相谐。每到春天来临,这里游人如织,清雅幽静;夏天,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秋天,红叶流丹、鸟语花香;冬天,冰雪如玉,雄浑多娇。四季流动的风景中到处都弥漫着蓬勃而幽雅的气息。
归德沟
归德沟是贺兰山内一条原始的山沟。归德沟内主要有“四景一泉”,即古长城烽火台景区、古岩画群保护区、钻洞沟自然风景区、沙窑田园景区、芨芨滩山水泉。这些“景”和“泉”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是贺兰山的一大美景奇观。尤其是钻洞沟自然风景区内的各种景点别具一格,有“仙鹤峰”、“望夕峰”、“古三峰”、“七仙潭”、“龙头钻官桥”、“拉一把坡”、“-峰”、“灰鹤窝”、“仙人洞”、“神色潭”、“七棵柏”、“双乳峰”等景点,还有各种美丽的传说、清冽可口的山泉水。
贺兰谷
贺兰谷,又称韭菜沟,位于武当庙北侧,为贺兰山的一条原始山沟峡谷,全长10公里,四面环山,清凉幽静,水草丰美,秀色可餐。峡谷中的“情侣峰”、“天门洞开”、“山神巡游”、“力士探险”…天然绝成,美不胜收,让人恍惚置身于张家界的天子山,又仿佛信步于金鞭溪。沟内蜿蜒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汩汩流淌,泠泠作响,为天然矿泉,甘爽宜人。韭菜沟的军事位置,弥足珍贵。一是明代的军事家为抵御敌人的侵略,曾在山峦重叠海拔1500多米高的山顶上,修建了一段长约2000米的长城。本世纪中叶,因当代军事国防的需要,贺兰山中的韭菜沟中,又建造了许多军事防御工程,这山里、山上的军事体系愈加浓重了韭菜沟扑朔迷离的氛围,对人们的寻幽猎奇又形成了一个新的0。
贺兰山生态博物馆
贺兰山生态博物馆位于贺兰山腹地,大武口小渠子沟内,此处有一株发现于1994年的小渠子沟古树化石,它长18米,为2亿多年前的古植物,属台木,出露地面约8米,外观保存完好,是我国迄今发现炭化度最高、最大的古树化石,也是宁夏现存最大、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古树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价值为更好的保护该化石,也为了打造全市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基地。大武口区政府出资建设贺兰山生态博物馆。
贺兰山生态博物馆整体外观造型设计独特,内涵深邃厚重。通体石纹(冰裂纹)饰面,顶部沿口为传统的城墙垛口,北部山体东西两侧采用假山塑石相链,使之于周边山体浑然一体。主体建筑分三个立体纹石层面,似三体石书籍,正面中间是一个巨大的仿树汉字“石”的造型,整个造型表现为汉字“石、口(嘴)、山”和英文字母‘V’,取意“石嘴山好”!该项目工程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分生态展厅、古化石展厅和地貌探奇区三部分。北武当生态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