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窑洞
古格王朝时期,阿里的窑洞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民居建筑而存在的。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许多窑洞确实是当时民居建筑。如在札布让以南约90公里的达巴遗址B区就是一个大的居民区。“山体朝南的一面从上至下开凿有5层以上的窑洞,总数有200多眼,密如蜂巢。我们对其中的一些窑洞作了勘探,它们的形状有单室、双室以及三室以上不同式样。洞内用土胚砌出灶台、壁炉、仓池等,洞窟的壁上开凿出灯龛和壁龛,不少洞窟的壁上都遗有一层厚厚的黑色烟炱,表明这里曾经长期居住过。”另外,在札布让和皮央遗址的洞窟中曾发掘出农作物遗骸,其种类有小米、青稞、稷、油菜、芜菁等,这些农作物至今仍是阿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种属。在札布让遗址中还发现了铁锄、铁犁、铁镰、木锨等农业生产工具;皮央遗址的洞窟0土了石砧、石臼等粮食加工用具。这充分说明,这些窑洞有很大一部分是当时的民居。
古格王朝时期的这些特殊的民居建筑具有十分明显的军事防御风格。在选址上,窑洞大多建在台地的山腰地段或十分险要的地段,如在多香遗址,众多的民居窑洞就建在山腰上,山脚下的台地和山坡上才是众多的佛教建筑;达巴遗址的民居则同众多碉堡,防卫墙等建筑均建在两座山脊上,地势十分险要。事实上,民居建筑本身就成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完全融入其中。居民平时放牧和耕作,并为统治阶级当差;战时则参加战斗,时刻保护着统治阶级的安全。
古格窑洞民居的另一防御性能主要表现在:窑洞建筑排列紧凑、集中,便于快速传达信息和人员集结,这本身就是对敌人的一种威慑。没有绝对的把握,任何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仅在古格的东嘎遗址、皮央遗址2处,窑洞就有千座,假如以每一窑洞平均容纳5人计算,当时住在这里的居民便有4000人以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