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侠客》
阿勇著。2万7千字。载《章回小说》1989年第2期。
【故事梗概】:
元朝末年,天下纷乱,农民起义烽火连天。朱元璋率兵进驻南昌,改南昌为洪都。陈友谅驻守江州(今九江),计划进攻洪都。
眼见陈友谅大军不日到达,洪都府中,气氛甚是紧张。大都督朱文正和元帅赵德胜定下决策,设下比武台,以广纳天下武林志士为城门守将。
比武场上,洪都府教爷王达利之子王书汉勇战群雄,武艺出众,博得阵阵喝彩,在一旁观战的王书汉之妹桃花也不停为兄助威。
站在人群中观望决战的外地人魏忠民,正到处找寻杀父之仇人王达利。因听桃花说,若参加比武,定会认出王达利,魏忠民跃进比武场,与王书汉拚杀起来。
双方不分胜负,比武之中,魏忠民得知王达利正是王书汉之父,便起报仇之心。二人杀了几个回合,众官兵前来参战,魏忠民奔逃而走。
逃走途中,遇到几位肯帮忙的武士,其中为首的是和云道人。魏忠民对这些怪侠的勇于帮忙虽很感谢,但却不同意他们滥杀无辜。
十几年以前,魏忠民之父与王达利本是好友,只因王达利师弟曹进有一次调戏魏忠民之母,然后从中挑拔是非,两家有了不和。在一次比武中,曹进暗掷毒刀,害死了魏忠民之父。王达利教训了曹进。曹进从此怀恨在心。王达利反落了个杀害魏忠民之父的冤枉。
和云道人正是曹进,他现是陈友谅派来的刺客,意欲杀害洪都府大都督,并乘机杀害王达利,以报当年被毁容惩罚之仇。魏忠民逐渐发现了这伙人的阴谋,并救了险遭杀害的大都督,但却险些为曹进所杀。最后,魏明白了事情真相。
洪都被围,形势日紧,在一次突围中,魏忠民、王书汉、桃花正遇仇敌曹进及其同伙的围杀,一番拚战,双方各有死伤,围城士兵不断赶来,桃花、魏忠民匆匆而逃……
【鉴赏】:
武侠小说大都有自己的“套数”,如讲究情节生动曲折,叙述之中渗透出忠孝节义的传统中国人文精神,惩恶扬善,等等。
这篇小说也不脱这些套数。小说一开篇,便是比武纳贤,大都督朱文正为选守城壮士设武场以招武林高手。比武场上,气氛激烈紧张,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故事继续发展,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前来寻杀父之仇人的魏忠民一步跃进比武场,更精彩的比武使本已惊险引人的开头又添一层扣人心弦的激烈紧张之势。
无巧不成书,王书汉正是魏忠民之仇人王达利之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故事继续发展,气氛更加紧张。
作者就这样层层推进,一步一步紧扣读者心弦。当这种紧张气氛达到一定程度后,作者暂时中断直线推进式叙述,转而交待魏忠民之父被杀真相,并勾勒出另外一条线索,即曹进的出现,从而在一紧一驰之间,化解了原来的紧张惊险,起伏错落,直到事情真相大白后,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但在化解着原来的紧张惊险的同时,又继续制造出新的惊险与悬念,读者的心刚刚放下,又被扣住,难得松驰下来。虽然魏忠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知道了杀父的真正凶手不是王达利,而是曹进,但曹进这根线索又插了进来,新的危机又埋伏着。曹进浪荡江湖多年,又是陈友谅军队的刺客,此来洪都,对王达利、魏忠民都凶多吉少,直到小说的结尾,这种紧张气氛都没有缓和。一场血战之后,双方各有死伤,桃花、魏忠民则在敌多我少的情况下,匆匆逃走。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魅力正在于作者这种不断编制紧张惊险的情节,又不断予以化解,化解之后,再继续变本加厉地编制新的紧张情节的能力。作者在这种艺术处理中,从容不迫,左右逢源,相当老练。
这篇小说是一个“复仇”主题,且是私仇范围,难免显得局限狭窄,不够宽阔与深厚,如果作者对曹进的人格作更详细、更典型的描写,使这种私仇更具社会的内涵,或者夹进更多的人格因素,将善与恶、美与丑各自刻划更为鲜明,从而不仅更贴近读者易于接受、共鸣的武侠套数,而且会有更多的积极意义和更丰厚的人生与社会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