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群龙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11 属于: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
【作品简介】:

姚民哀著。36回,约22万字。1929年连载于《红玫瑰》杂志,世界书局出版。有漓江出版社1988年5月重版本。

【故事梗概】:

小说以清光绪年间为背景,从江苏镇江突然发生的一宗凶杀案说起。辽东文人闵伟如前来丹徒投靠做知县的表兄包后拯,不料包忘恩负义,不肯接纳,闵只得落魄客栈。此事被当地的豪杰姜伯先闻知,一面周济安置闵伟如,一面设计惩罚了多行不义的包后拯,使他残废,无法在官场混迹。这姜伯先曾留学日本,文武全才,创立了带有革命色彩的“三不社”,在焦山藏军洞内蓄兵养士,图谋起事。他与四海侠义联络极广,盛名远扬,但也遭到一些人忌恨,将冒名顶替的丑闻栽到他头上,加之惩处了总督张之洞的红人包后拯,于是官府传令要将他缉拿归案。

山东人沈斗南因偶然机会,被中牟山强盗首领公道大王救出做了教师,强盗又出巨资助他进京赶考,竟考中进士,分发丹徒知县。他与姜伯先结识,共同惩办了恶人刘六,却突然接到捉拿姜的命令。姜为了不连累沈,登门住在沈家,不肯逃离;沈也执意不肯拿下姜,以身家性命上呈文保姜伯先。两人书生意气,你推我让,结果姜被继任知县李鹤千设毒计拿下,问成死罪;沈也被革职,呕血而死。

四海群雄惊悉姜伯先下狱的消息,竭力奔走,进行营救,却中了李鹤千的掉包计,只救出了假指为姜的另一名囚犯。姜伯先本人竟与刘六同被折首。曾被姜搭救,又送往海外大岛,成为一方之王的闵伟如赶来时,事已无法挽回,遂与众豪杰定计杀死知县李鹤千、捕快头目王大忠,为姜伯先报仇雪恨。

闵伟如、任仲文等人在海外联络党人、侠士,声势越来越大,于是成立兴中会,将白莲会、义和拳等六十四家秘密会党联成一气,订下章程:“本会以驱除异族政府,推翻君王政体,建立民主国家为根本宗旨。”四海群共尊闵伟如为首,准备干起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鉴赏】:

这是一部以清末革命党人联络秘密会党进行反清斗争为素材的会党武侠小说。作者自称九岁起便随父亲浪迹江湖,与帮会中人极熟,曾加盟光复会和中华革命党。他以后还创作了多部会党武侠小说,在二、三十年代的武侠小说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作品将清末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反清革命的海内外大环境,缩微到江苏一个镇江府里。“麻雀虽小,肝腑俱全”,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正是当时中国社会芸芸众生的写照。书中的姜伯先,明显是以革命党首领陶成章、陈其美为原型。武侠小说家为了不使人感到自己的描绘过于离奇,常常依据一些史实,本书也有意地使用了不少真实的人名和地名,又穿插以革命党人的一些思想语言。如书前部介绍姜伯先创立的“三不社”时写道:“带有革命色彩之无产阶级,与根深蒂固的资产阶级开始奋斗,奋斗结果,现尚未定,本社为襄助无产阶级前途战胜起见,求其能免真正民主与帝国主义之武装冲突。”书后部又模仿孙中山的《军政府宣言》,描绘出闵伟如的驱逐异族政府、建立民主国家的“兴中会”宗旨。在作者本意,是想借助清末可歌可泣的革命反清事实以壮武侠小说之声色,从而独辟蹊径。然而,革命党人的前仆后继斗争毕竟与旧式侠客的行侠仗义有较大差距,作者对于民主革命理论似也缺乏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书中所塑造的姜伯先形象,显得苍白无力、不伦不类,既没有反映出革命党人的见识和抱负,也缺少旧时侠士的声势和魄力,甚至可称之“画不成反类犬”。以此而论,本书的思想意义是比较贫乏的。

书中描写较成功的,恰恰是当时黑暗社会底层的一些人物和现象。如县中的捕快头目刘六、王大忠,狼狈为奸,欺凌百姓,无恶不作,却又尔虞我诈,互相倾陷。一副反复无常的阴毒小人嘴脸,极为传神。此外,沈斗南与强盗公道大王的一段交往,也是颇具趣味的情节。强盗做官,可称奇事,但自古屡有。而强盗出资供文士考中进士,再做官为百姓伸张正义,则不仅对官场,对儒雅风流的科举考试,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在写作手法上,本书由于是连载于报刊的形式,显得较为散漫,人随事走,事逢人出,无严谨的主线。这种被作者称之为“连环套”的写法,在本书的续集《箬帽山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本书可称为作者诸多小说的典型之作,在当时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