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鼓楼衙署遗址
类型:古遗址
地区:重庆市渝中区
批次:第七批
该址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6亩,现建筑面积230平方米,该建筑结构为穿逗排架房屋,屋面小青瓦,装板墙面和抹灰墙面,地面青石、三合土,花格窗、木板门,正堂装有贴金箔的照面雕花枋,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雕刻,在室外有贴金撑拱、雀替、看枋、花牙子。该建筑最具独特的是三波六铺水,在古建筑上最多见的也只有二波四铺水,该建筑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一处最为珍贵而独特的古建筑,反映了重庆古代建筑的特色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景观价值。巴县署,俗称巴县衙门,现作重庆市渝中区的街名。属西三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原县署前出老鼓楼街一段称衙门口街,后抵坐山,上去是左营街,右抵文华街,左靠重庆府经历署。县署撤掉,辟作巴县衙门街,与中大街、西四街平行,前出老鼓楼街,后靠山坡,上面是左营街和公园,两旁有小巷,分别通征收局巷与文华街。巴县署是重庆城内最重要的官署。是古代重庆的区域军事、政治中心。据《巴县志》:“旧在重庆府治右,依山东向。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张 冉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县王尔鉴重修。清制,县役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正中为大堂、二堂,三堂在后,两庑为花厅、签押房。二堂后为官眷所居,正堂右为大厨房,正堂左为典史(吏)署。大堂前为大坝,大坝右为监狱、茶馆,左为衙神祠、马王庙、朝天驿,大坝前为仪门两座,仪门习称二门,出仪门为甬壁,甬壁左右为东西辕门,习称头门。出衙门口,向左为老鼓楼街,向右为鱼市口。抗日战争初,老鼓楼、衙门口、鱼市口等街拼为林森路的一段,现为解放东路的一段。巴县衙门旧址于2003年,由渝中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