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安乐寨
清咸丰初,太平天国北征先遣队和捻军占领禹西山区与清军胜宝、德楞阿部相继在当地交战。咸丰七年(1857年)捻军王二党部曾占领大洪山(今鸠山乡境内),捻军撤离后,禹州、郏县、汝州三县交界处土匪此起彼伏,烧杀抢掠接二连三,当地群众为避战乱,不甘劫杀而自保,分别就村庄附近最高山头修建寨堡。天王山寨于咸丰十年(1860年)由方圆数里村庄的百姓公建而成。清末民初,由于封建军阀割据,在禹州境内你来我往,兵匪难辨,当地群众不时遭土匪流窜蹂躏,生命财产蒙受极大损失。薛沟百姓恐在避难半途遭土匪劫杀,于1921年在村落北侧薛沟北岭峭峰之上,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历时三年建成安乐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先遣队张才千部挺近豫西,在禹州西部山区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在鸠山唐庄公开成立了许、禹、新、密、汝、郏等县的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挥戈豫西,皮定钧司令率部在豫西开辟发展解放区,天王山寨成为八路军、解放军保卫抗日政府和红色政权的重要堡垒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群众积极从事家乡社会主义建设,当地植树造林模范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与农业部长廖鲁言1958年到此搞水土保持调查研究,-同志参加当地的植树造林活动,并视察鸠山红专大学的教育工作。
天王山寨与东两公里的安乐寨是禹州西部现存两处距离较近、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寨堡,具有自卫和生活的综合功能,虽然条件简陋、艰难,但安全状况却得到改善。两寨的修筑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晚清至民国期间社会-,匪祸频发,百姓纷纷自保的社会史实,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明和智慧。更彰显了禹州先民们离乱时,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为研究禹州清末社会状况和农民战争及近现代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物史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