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东北遗址
北辛遗址的地层堆积比较简单,只有四层,但是有的探方缺第4层堆积。第1层为耕土层,厚15-35厘米。第2层红褐色土,土质较硬,内含较多的红烧土块,厚45-75厘米。第3层,红烧土堆积和浅褐色土。浅褐色土的土质稍硬,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厚25-75厘米。第4层灰褐色土,土质较松,内含少量的小块红烧士,厚15-50厘米。第2、3、4层均属北辛文化层。
由于该堆积只是T705东壁剖面,所反映的是遗址西北角的地层结构,虽然不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堆积的变化,但却反映了遗址中变化最敏感部分的情况。因为此位置是河叉的南岸。第4层土色灰褐,土质较松,内含少量的小块红烧士。发现的陶片,有少量的堆纹、指甲纹、剔刺纹等。器形以钵为主,釜、罐、鼎次之。说明当时是水岸边,土壤中腐植质含量高。红烧土和遗物数量不多,说明人类活动强度不高,人数较少。第3层为红烧土堆积和浅褐色土。浅褐色土的土质稍硬,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的陶片中,夹砂黄褐陶的器表有窄堆纹组成的各种纹饰,发现的数量不及第2层多,器形以钵为多,鼎次之。此时趋于干旱,可能无水,或只有断续的存水。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第2层红褐色土,土质较硬,内含较多的红烧土块。被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M701)打破。出土陶片中以夹砂黄褐陶为多,器表有窄堆纹组成各种纹饰,器形以鼎、钵为主。此时河道里可能完全没有水,遗址所在河心洲完全不复存在,与西北陆地连成一片。但是,河道依然维持了较好的植被,动物们也持续出现一段时间。此后,此地北辛文化消失于自然环境的重大变化。
2013年,北辛东北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