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萨诃因缘变壁画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2 属于: 佛教文化辞典

佛教绘画。为敦煌莫高窟著名壁画之一,系佛教史迹画。刘萨诃,并州河西离石人。据《高僧传》等记载,他年轻时好田猎,三十岁时忽然不省人事,经日还苏,备见地狱苦状;又见一道人,称是他前世之师,为他说法,训诲令其出家,往丹阳、会稽、吴郡觅阿育王塔像,礼拜悔过,以忏杀生俗罪。刘萨诃惊醒后,便投身佛门,法名慧达。他于东晋宁康年间(373-375)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在长干寺三层塔下掘得金函、舍利;又赴丹阳,见高悝所得金像并佛趺、佛光等。后人们传说刘萨诃在北方活动,曾至凉州番和郡,遥礼御谷,认为此崖若有佛像出现,则世乐时康;如无佛像出现,则世乱民苦。最后行至肃州酒泉县西七里山涧中死去。八十七年后,正光年间(520-525),山涧大风猛作,雷震山裂,挺出巨石,状如人像。当地百姓因将此石雕为刘师佛像。隋炀帝时,曾亲自礼敬,故声誉更隆。民间又传说刘萨诃因射鹿,而被拘押至地府,变为鹿,遭射杀等惨状,乃省悟所作为非,等等。故壁画的内容亦颇为丰富,大多为山水连绵,气势磅礴,如李思训一派笔意,青绿设色,金光照佛;而刘萨诃在山水之间,或得佛光,或得舍利;或在地狱之内,变受伤之鹿;或居大堂广厅,状如菩萨、佛,两侧侍者云集。雕塑家亦因此制作刘萨诃像,左手执袈裟襟角,袒右臂,世称“凉州瑞像”、“倚山像”。一般佛像头颅方圆,袈裟褶襞。两侧胁侍菩萨,发髻高耸,面部丰腴,细眼秀鼻,长裙褶襞简练深厚。壁画中的图形亦类此。今莫高窟第72窟、98窟、61窟等,皆有刘萨诃因缘变壁画。有的壁画前有刘萨诃塑像,两者相配,以供俗讲之用。有人认为刘萨诃因缘变,是宣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形像,是大乘佛教根据中国古人的需要而树立起来的本土形式之“维摩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