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旃陀石窟
佛教雕塑。位于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悬崖上,共有洞窟29个,系公元前一二世纪至公元六七世纪之间陆续开凿,作为佛殿、僧房之用。窟内有藻井图案、佛教壁画等,也有佛像雕塑、廊柱雕塑等。佛像、廊柱雕塑都用整块自然岩石雕成,极为精致。而以第一号石窟内佛雕最为精美,雕于公元七世纪,属大乘佛教雕塑。窟内释迦牟尼雕像高约3米,从像的形状看,用三种不同角度展示了佛的三种不同神态:正面似沉思;左面似拈花微笑;右面似凝视远方、悲悯众生。拱门及六根大柱上则雕有飞天、伎乐等,群仙飘然起舞,形态优美,多姿多彩、线条细腻,造型准确,形神兼备,颇为精细。塑像衬以色彩鲜丽、奔放的壁画,令人目不暇接,仿佛进入神奇瑰丽的天竺佛境。据唐僧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阿旃陀石窟原有巨佛塑像,高70余尺;四壁雕镂各种罗汉、飞天,美不胜收。惜今大多无存。阿旃陀石窟一度沦没于丛莽中。1817年,欧洲考古学家据唐玄奘的记载,终于发现此石窟,其精美的佛教艺术因得重新被人们所欣赏,成为震烁世界的艺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