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09-11 属于: 浙江省旅游景区
洞山寺
洞山寺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洞山寺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地处灵绪湖南缘的崇山峻岭间,据《镇海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初,北宋祥符中请额曰“幽栖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觉性重修。另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记载:“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年间。”

  洞山寺石塔位于寺北的岗阜上,为楼阁式六边形仿木结构。塔原有基座,共七级,今残存五级,残高4米。塔身用石块雕凿层层砌叠,逐级收缩,每面刻浅龛,内雕菩萨或佛像,或袒胸和悦,或怒目威武,或手执法器,或脚踏莲花,或跏趺莲台,神态不一,显示出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塔身每层压腰檐石,腰檐的板瓦翼角雕工清楚,坡度平缓。全塔结构简洁,轮廓清秀,出檐比例得当,充分展现出宋代石塔典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风貌。

  白云洞横贯山坳,属券顶石砌结构,与宋代石塔相距咫尺。该建筑既作山门,又关合山之风水,构思巧妙。洞门宽2.2米,高2.4米,进深2.9米,拱顶额镌“白云洞”三字,字迹清晰。据《镇海县志》记载:邑人华颜讲学于此,有“白云封古洞,明月照空山”之句。华颜字九渊,今慈溪施公山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善草书,仿二王笔法。与其同时期的董其昌叹曰:“吾书不及华颜,而名过之。”可见白云洞在明万历年间早已存在。

  洞山寺历史悠久,且远离尘嚣,“文革”时期未遭严重破坏,1985年被慈溪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寺院之一。为保护这一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洞山寺宋代石塔(包括白云洞)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寺院面积已达6,400平方米,直达寺院的盘山公路也已开通,成为慈溪市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