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
【介绍】:
因奥地利帝位继承问题而引发的一场大战。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欧洲主要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哈布斯堡家族的家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Charles Ⅵ,1685-1740)死后无男嗣,其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a,1718-1780)依据1713年诏书得袭父位。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撤丁和瑞典等国企图乘机瓜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结盟反对特蕾西亚继位;英国、荷兰、俄国和西里西亚等国出于自身利益,则结盟支持她出掌奥地利。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而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仅席卷了欧洲大多数国家,而且波及英法两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1740年12月16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the Great”,1712-1786)率大军入侵西里西亚(见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First Selisian War)。欧洲各国随即卷入战争。奥地利军队遂转战欧洲各地,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鉴于战争之初的失利,奥地利于1742年7月答应腓特烈占有西里西亚,使普鲁士暂时保持中立,随后集中兵力对付法国和巴伐利亚军队。1742年底,奥军包围并攻克巴伐利亚和法国军队控制的布拉格(Prague),将法国和巴伐利亚军队逐出波希米亚(Bohemia)。接着,奥军席卷巴伐利亚。1743年,奥地利与萨克森结盟,并诱使撤丁把西班牙和那不勒斯军队牵制在意大利。奥军则集中兵力迫使法军西退莱茵河(Rhine)。英国国王乔治二世(George Ⅱ 1683-1760)指挥的英国、汉诺威和黑森联军遂在巴伐利亚境内与法军交锋,并于6月27日在代廷根(Dettingen)击溃待援法军,迫其渡过莱茵河,退守西岸。同年9月,萨伏伊公国与奥地利合兵,迫使法军向其本国撤退。1744年,腓特烈被奥军取得的胜利所震惊,再次卷入战争(见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Second Selisian War)。与此同时,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Spanish Succession,War of the)结束后已从西班牙进入奥属尼德兰(Netherlands)的法军开始围攻图尔奈(Tournai)。1745年1月,巴伐利亚的查理七世(Charles Ⅶ1697-1745)去世,其子宣布放弃继承奥地利王位的要求,奥地利遂和巴伐利亚握手言和,并归还占领的所有巴伐利亚领土。巴伐利亚则转而支持玛丽亚·特蕾西亚的丈夫弗兰茨一世(Francis Ⅰ,1708-1765)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5年5月11日,坎伯兰公爵威廉(William,1721-1765)指挥的英国、荷兰和汉诺威联军在丰特努瓦(Fontenoy)之战中遭惨败。法军攻克图尔奈后,乘胜夺取布鲁塞尔(Brussels)。同年6月,奥军开进西里西亚,但其先头部队在霍思弗里德堡(Hohen Friedeberg)被普军歼灭。普军随即又向奥军主力发起进攻,并穷追不舍,奥军溃败。不久,神圣罗马帝国大军分两路进逼普鲁士首府柏林(Berlin),但是一路于11月24日在亨讷斯多夫(Hennersdorf)被腓特烈击溃,另一路主要由萨克森人组成的军队于12月14日在凯瑟尔斯多夫(Kesselsdorf)被另一支普军打败。奥军在7个月内连战4次均受挫,士气低落。玛丽亚·特蕾西亚被迫签订德累斯顿条约(Treaty of Dresden)。依约,普鲁士占领西里西亚,腓特烈承认玛丽亚·特蕾西亚的丈夫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萨克森元帅(Saxe,1696-1750)率领的法军,在取得丰特努瓦大捷之后,进占奥属尼德兰。在欧洲列强征战不已的同时,英法两国还在北美和印度殖民地展开海上和陆上战争。1746-1748年欧洲大陆上的战争陷于僵持状态。由于参战各方损失巨大,财政困难,终于1748年10月8日签订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Treaty of Aix-La-Chapelle),根据该条约,腓特烈兼并西里西亚,西班牙占有意大利部分地区,玛丽亚·特蕾西亚则保留其大部分奥地利世袭领地。然而,英法之间的殖民地及其它权益之争则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