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1613年奥斯曼—德鲁兹战争
【介绍】:
1590年,法赫鲁丁二世成为德鲁兹派首领后,便着手扩大并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在法赫鲁丁二世领导下,黎巴嫩境内的主要宗教政治派别凯斯派于1591年打败也门派,使德鲁兹教派逐步发展成为左右黎巴嫩的一股政治力量。与此同时,法赫鲁丁二世还赢得基督教马龙派(Maronite)的支持。1607年,奥斯曼帝国承认法赫鲁丁二世的埃米尔地位。翌年,法赫鲁丁二世为扩大贸易,与意大利的托斯卡纳(Tuscany,时在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结盟。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Ahmed,1589-1617)对此深感不安。他认为此举可能使“肥沃新月”(Fertile Crescent)上出现一个十字军国家,遂于1611年下令大马士革帕夏(Pasha of Damascus)出兵讨伐法赫鲁丁二世及其德鲁兹派。但是,德鲁兹派控制着北起卡尔迈勒山(Mount Carmel),南至拿撒勒(Nazareth)的广阔领土,并拥有4万人大军。在法赫鲁丁二世坚决抵抗下,奥斯曼军队的征讨受挫。1613年,大马士革帕夏再次出兵征讨。在奥斯曼军队陆海两路进攻下,德鲁兹人战败,法赫鲁丁二世被迫流亡托斯卡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