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宋战争
【介绍】:
蒙古国出兵攻灭南宋的战争。蒙古与南宋于1234年联合灭金后,宋将孟珙按事先约定派兵接收河南地区的开封、洛阳、归德。但宋军刚到洛阳,蒙古军即前往争夺,宋军溃败撤退。蒙古军还决黄河之水灌开封,逼退开封的宋军。从此,揭开了蒙古灭亡南宋的长期战争的序幕。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由汉中向四川进攻,南宋守将在阳平关顽强抵抗,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蒙古军占领了剑门关以外的地方后即长驱入蜀,一月之间,成都、利州(今广元)、潼川(今三台)等地54个州相继陷落。蒙古军大肆掠夺破坏后,撤出四川。与此同时,蒙古军围攻襄阳甚久,未克,但德安、枣阳、随州一度被攻占。同年冬季,蒙古军进攻真州(今江苏仪征),次年冬进攻安丰,1238年秋进攻庐州,均被南宋军打退。蒙古军在四川、荆襄、江淮等地遭宋军顽强抵抗,灭宋计划长期末能实现。1251年蒙哥继汗位后,采纳忽必烈建议,确定绕道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攻灭大理(辖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部),为尔后南北夹攻南宋创造条件。1252年1254年,蒙古军攻灭大理国。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蒙哥汗发动三路大军,大举向南宋进攻。蒙哥自率主力过六盘山,侵入四川;其弟忽必烈攻打鄂州;侵入云南的兀良哈台军北攻潭州。蒙哥所率主力,号称10万,于4月沿嘉陵江向重庆进发,企图占领重庆,东出夔门,会师荆湖,直取临安(今杭州)。12月,蒙哥率军进至合州境内。合州沿所在钓鱼山上,称钓鱼城,峭壁悬崖,三面环江。钓鱼城上可控制三江(嘉陵、渠、涪),下可屏障重庆。主将王坚率领10万军民,坚决抵抗蒙古军。至次年2月,蒙古军多次强攻钓鱼城,均遭失败。5月酷热,蒙古军疫病流行,王坚乘隙多次率兵夜袭其营地。蒙古军日夜不安,战斗力大为减弱。6月,蒙古军夜袭钓鱼城,又被击退。蒙哥为侦察城内情况,在城东筑台了望,被宋军发炮击伤,7月死于军中(一说病死)。蒙古军遂撤围北归。蒙哥汗死后,蒙古诸宗王策划拥立阿里不哥为汗。围攻鄂州的忽必烈急欲北返争夺汗位。此时南宋的权臣贾似道统率诸路重兵去救援鄂州,慑于蒙古军凶猛,私自派使臣到蒙古军求和,愿意向蒙古称臣纳币,双方划江为界。忽必烈答应了贾似道所提出的议和条件而撤兵。由云南进攻到潭州的蒙古兀良哈台军,也撤军与忽必烈会合,一起回北方去了。1260年,忽必烈返回开平(后改称上都,在今内蒙多伦北石剔苏木)夺取了汗位。经过激战,打败了阿里不哥的抵抗,稳定了在北方的统治。1261年,南宋在潼川的安抚使刘整,率领泸州等15州投降了蒙古军。宋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采纳刘整“欲取南宋,必先取襄阳,由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的建议,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各路兵进攻襄阳、樊城。蒙古军为加强水上作战能力,练水兵7万,造战舰5000艘,切断了襄樊与城外的交通。襄阳一再告急,南宋派来增援的10万水军,被蒙古军击退。蒙古军经过长期围困,采用水陆夹攻的战法,于1273年攻占了襄阳、樊城。在此之前,忽必烈于1271年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今北京市),建国号为“元”。元军攻占襄樊后,次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军20万,沿长江而下攻取临安。1275年2月(德祐元年)元军在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大败宋军13万。3月,进占建康(今南京)。接着派兵攻克镇江、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及广德(今属安徽)等地,建立了以建康为中心的南进基地。7月,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等率水师焦山(今属江苏镇江)与元军决战。元军水陆配合,左右夹击,以火攻大败宋军,俘获宋兵万余人、战船700余艘。11月,元军分兵三路南下,直指临安。西路军号称10余万,由参政阿刺罕率领,自建康经溧阳、广德,向独松关进发;东路军号称数十万,由参政董文炳率领,以水师沿江入海,向海盐、澉浦进发;伯颜亲率中路军万人向常州、平江进发。宋廷得知常州危急,匆忙遣军2000人救援,平江宋军也派3000人赴援,均被元军击败。11月16、17,元军激战两天攻占常州城,此后,无锡、平江守军不战而降。元西路军沿途击败宋军,先后斩杀宋兵2万余,进占独松关。东路元军直抵澉浦,迫近临安。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俘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并宗室官吏而去。伯颜命阿刺罕、董文炳继续南攻。南宋将领拥立益王日正于福州,是为端宗,后为元军所逼,逃往海中,死于碙洲(今广东吴川县南海中)。宋将文天祥、陆秀夫继立卫王昺为帝,1279年被元军水军追击,陆秀夫负帝投海而死,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