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
唐代湖名。在若羌县北部。为蒙古语“罗布诺尔”的汉译,意为“众水汇入”。是唐代以来湖名,唐代以前有不同名称,汉代有泑泽、盐泽、蒲昌海等。现代被称为“游移湖”。作为水文地理概念,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尾闾或归宿点,归宿范围是地势平坦的罗布洼地,海拔800米上下,因河流下游经常改道,新湖形成后一般沿用旧名,因而被称为“游移湖”。湖盆变化范围大致是:北纬39°~40°及东经88°~92°之间,主要位置有三:(1)最北位置在北纬40°~44°40′及东经90°~91°,即地图上标示的罗布泊位置,西汉至魏晋及明清时期主要在此。(2)最南位置在北纬39°10′~39°30′,东经88°~88°30′,即地图上所示台特马湖,湖北岸有罗布庄地名,说明亦称罗布泊。唐代至元代主要在此。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纳缚波(与罗布泊对音),《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罗布,均指此位置。(3)喀拉和顺湖。在最北与最南位置之间偏南,是南北大变动中的较短时期湖址,有时是塔里木河下游改道后形成的临时性湖址。最近时期变化是:(1)1952年尉犁县堵坝引水灌溉塔里木河下游灌区,塔里木河南入台特马湖,孔雀河归宿仍为罗布泊。(2)由于上游灌区大量引水,孔雀河尾水入湖逐年减少,1962年已断流,1972年罗布泊完全干涸。(3)塔里木河亦因上游灌区大量引水,下游流量逐年减少。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后,塔里木河尾水全被搁蓄于水库,水库以下断流,大西海子水库成为最近时期的罗布泊。台特马湖因失去塔里木河的补给来源,而车尔臣河补给亦逐年减少,现在亦已干涸。自古以来,罗布泊就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从先秦至清末2000多年中,古人一直猜测罗布泊“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也”,误认为黄河上源为罗布泊。20世纪初叶以来,不少中外探险家进入罗布泊考察,他们写下了许多专著和论文,把罗布泊说成“游移湖”、“盈亏湖”、“交替湖”,使神秘的罗布泊更加神秘了。近年来,通过我国科学家多次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不是游移湖,初步揭开了罗布泊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