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教程第34章-装配图的读图方法和拆画零件图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18 属于: CAD制图技巧大全

在机器或部件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在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等生产活动中,常会遇到读装配图和拆图的问题。
一、读装配图
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1、 概括了解
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的名称和绘图比例。从装配体的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的大致用用途。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和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的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和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看图打下基础。
2、 详细分析
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分析装配体的装配连接关系,分析装配体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的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分离时,可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标准件3S眉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看懂。轴套类、轮盘类和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看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的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的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的方向或间隔的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的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是十分有效的。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4筇岣呖赐嫉乃俣群妥既沸浴
对于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 归纳总结
在概括了解、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对整个装配体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还应进行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
( 1)装配体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是如何协调运动的?
( 2)装配体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是怎样的?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
( 3)装配体的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
( 4)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 5)装配图中各视图的表达重点意图如何?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
上述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仅是一个概括的说明。实际读图时几个步骤往往是平行或交叉进行的。因此,读图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反复的读图实践,便能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读装配图的速度和能力。
二、读装配图举例
结合课件图。
•  概括了解
2、详细分析
3、归纳总结
三、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是将装配图中的非标准零件从装配图中分离出来画成零件图的过程,这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拆画零件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装配图及零件图从头到尾均由一人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拆画零件图一般比较容易,因为在设计装配图时,对零件的结构形状已有所考虑。另一种情况是,装配图已绘制完毕,由他人来拆画零件图,这种情况下拆画零件图,难度要大一些,这就必须要在读懂装配图的基础上即理解别人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1、对零件表达方案的处理
装配图上的表达方案主要是从表达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装配体的总体情况来考虑的。因此,在拆画零件图时,应根据所拆画零件的内外形状及复杂程度来选择表达方案,而不能简单地照抄装配图中该零件的表达方案。
对于装配图中省略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退刀槽等,也应根据工艺需要在零件图上表示清楚。
2、尺寸处理
零件图上的尺寸,应根据装配图来决定,其处理方法一般有:
( 1)抄注:在装配图中已标注出的尺寸,往往是较重要的尺寸。这些尺寸一般都是装配体设计的依据,自然也是零件设计的依据。在拆画其零件图时,这些尺寸不能随意改动,要迦照抄。对于配合尺寸,就应根据其配合代号,查出偏差数值,标注在零件图上。
( 2)找:螺栓、螺母、螺钉、键、销等,其规格尺寸和标准代号,一般在明细栏中已列出,其详细尺寸可从相关标准中查得。
螺孔直径,螺孔深度,键槽、销孔等尺寸,应根据与其相结宓谋曜技尺寸来确定。
按标准规定的倒角、圆角、退刀槽等结构的尺寸,应查阅相应的标准来确定。
( 3)计算:某些尺寸数值,应根据装配图所给定的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如齿轮轮齿部分的分度圆尺寸、齿顶圆尺寸等,应根据所给的模数、齿数及有关公式来计算。
( 4)量取:在装配图上没有标注出的其他尺寸,可从装配图中用比例尺量得。量取时,一般取整数。
另外,在标注尺寸时应注意,有装配关系的尺寸应相互协调。如配合部分的轴、孔,其基本尺寸应相同。其它尺寸,也应相互适应,使之不致在零件装配时或运动时产生矛盾或产生干涉,咬卡现象。
在进行尺寸的具体标注时,还要注意尺寸基准的选择。
3、对技术要求的处理
对零件的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可根据装配体的实际情况及零件在装配体的使用要求,用类比法参照同类产品的有关资料以及已有的生经验进行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