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唐王城
位于焉耆县城西南约20公里的七个星乡附近。东经86°11′,北纬42°,西南距乡驻地约2.5公里,为唐代屯戍遗址。现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700米,南北600米,周长约2600米。城四隅有马面,北墙外面亦有马面二处。在遗址北约1公里,垂直排列着3个间距1里左右的土台,可能为当时的烽燧。城墙三面闭塞,东南方筑门,多为夯土结构,高约5米。西南墙有一段是用土坯砌筑压接于夯土城垣上,一般采用“三顺一丁”或“四顺一丁”的错缝砌法,在每层土坯之间都垫有苇茎,用以防潮抗碱和起连接作用。城中房舍及仓库遗址已残破不堪。在内城中央有一土台,残高6.6米,南北长27米,上截用土坯垒筑,其下2米为夯筑,在夯土中残存早期建筑物。在土台上截土坯垒砌部分发现两处后代房迹。从清理出的房屋基址、粮仓遗迹,以及出土的铁铧、陶器、陶纺轮等考证,此城为唐代遗址。最特别的是与陶器同地层还出土有小麦、谷子、高粱、胡麻等谷物和极细的面粉。有的谷物还很完整,对研究古代作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