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9-23 属于: 杜甫的诗全唐诗

岁暮 简体版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歲暮 繁体版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suì mù 拼音版

suì mù yuǎn wéi kè , biān yú huán yòng bīng 。
yān chén fàn xuě lǐng , gǔ jiǎo dòng jiāng chéng 。
tiān dì rì liú xuè , zhāo tíng shuí qǐng yīng 。
jì shí gǎn ài sǐ , jì mò zhuàng xīn jīng 。

鉴赏

杜甫(唐)的《岁暮》选自全唐:卷226_32。

【注释】

1。《岁暮》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2。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岁暮》这首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解析】

“寂寞壮心惊”

这句诗句表达了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杜甫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鉴赏1】

《岁暮》这首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岁暮》这首诗还运用了“对偶”和“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杜甫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杜甫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简赏2】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杜甫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杜甫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杜甫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杜甫此时的心境。诗人杜甫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杜甫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