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评论《诗经》“思无邪”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民族的文学都有始发站,例如欧洲文学的始发站是《荷马史诗》,中华民族文学的始发站则是《诗经》。
《荷马史诗》讲故事,是叙事诗。故事的主角是英雄和奥林匹斯诸神,在一场因为美女海伦而引起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人与神的意志和力量充斥其中。
诗经
《诗经》讲感情,是抒情诗。主角从贵族到牢骚满腹的小官吏,到小清新文艺男女青年,乃至征夫游子,都有机会露脸。
中国人重感情,所以中国文学也是从感情出发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纯真质朴、不虚伪的民族,绝不无病呻吟,也不故作高雅,很接地气。这一点在文学里表现得很充分,在文学的源头——《诗经》里表现得更为充分,可以说规范了中国文学不做作的特质。
这个特质是《诗经》的编辑孔子概括的。有人问,《诗经》有什么特点,请用一句话概括。孔编辑很有信心地告诉他:“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记载在《论语·子罕》里,其中的信息量可大了,后面的学者为了解释它,费了老大的劲,但概括起来无非是艺术上和思想上的。
思想上,没有歪邪之见、纯正。“思”本是个语气助词,没什么实质意义,但被孔子赋予了“思想”、“念头”的意思。朱熹说:是要让读《诗经》的人没有邪念。
好的诗,当然要引人走正道,这是属于思想上的见解,但《诗经》毕竟是文学作品,还要有文艺范,如果从这个角度解释,该如何呢?宋朝理学家程颐解释得很给力:“思无邪者,诚也。”就是说,诗歌这玩意,要表现真性情,假不得,做作不得。
编辑是真实的,按照这个标准选出来的诗歌就是真实的,中国文学沿着这条真实的路径走下去,当然也是真实的。将“思无邪”朝这个思路理解,更能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实面目。
不过,从直接的字面压根看不到这种“高大上”的色彩。我们只看到一个害了单相思的男子,追靓女不得,只好对着河边的水鸟和河里的水草发呆,接着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做梦都在延续追靓女的念头,“寤寐求之”,“辗转反侧”。
这还没完,更进入幻想状态,想开音乐派对来讨好心中的女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揣测孔子这么安排的意图,说是要促进家庭和睦,标榜淑女品德。确实如此,但往更深里说,和睦的家庭来自于真挚的感情,感情上接地气,家庭才和睦。总之,要真实,不能说教,孔子的高明,就在这里。
从贵族到平民都能露个脸《诗经》之所以真实,是因为它的基础是真实的,接地气,以广大的社会群体为描述对象。
西周的贵族、牢骚满腹的小官吏、田间采桑的农妇、拿着货币去集市买丝的城市平民乃至在林场伐木的奴隶都有机会露脸,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真所谓“饥者歌其事,劳者歌其事”,“饥者”和“劳者”就涵括了广大的基层群体。
例如为工作奔波的齐国小官吏,那画面简直不是一般的生动,那心情简直不是一般的深刻,“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那些小学课本上的插画故事,你现在还记得多少?
- 慈禧太后究竟延长了清朝的寿命还是加快了清朝的灭亡?
- 揭秘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粥为“北京之最”
- 揭秘:中国古代人怎么过中秋节?
- 奥古斯丁卢梭 卢梭康德思想碰撞是怎样的
- 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 杨朱的幸福观是什么
-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哪些流传千古的名句
- 晚唐诗人韦庄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花间词?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
-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作品有哪些
- 为什么说孟浩然的诗传达出一种洒自在之感?
-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哪些流传千古的名句
- 晚唐诗人韦庄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花间词?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
-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作品有哪些
- 为什么说孟浩然的诗传达出一种洒自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