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起源 我国古代科举取士制度怎么来的?
科举的起源:科举制是隋文帝杨坚时代开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废止。共实施了1300余年。隋文帝之前是九品中正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的办法:
第一步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录取的称为童生。这叫童试;每年举行一次。
第二步童生参加省学政主持的院试选出秀才。中了秀才就可以在当地注入学籍名册,叫进学。秀才叫生员也叫相公。童试和院试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第三步乡试;秀才是每隔三年参加省里举行的乡试;考中的叫举人。中了举人就有资格任知县及府州县的学官;所以当了举人就称老爷了。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到第十名是亚元。
第四步会试;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各省举人参加在京城礼部参加的会试,考中的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第五步殿试;会试考中的贡士参加由皇帝和钦命大臣代理主持殿试。经殿试取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所谓三元及第;即是指的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史时的官人法;指定负责查访本地人物的专职。公元200年,曹丕才取规定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州设大中正,郡国设中正,将本地人物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作为选任官吏的依据。吏部所任官吏,必须叫中正审查这人家庭的历史名声。担任中正的都是世家大族,致使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相关阅读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