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节日 汉族二月二与农耕有何关系
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这天也叫春龙节。河北民俗协会的会长袁学骏说,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袁学骏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中国古代先民祈福的心理写照。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古代推出的历法和节令,都是为农耕服务,在二月二会举行与龙有关的祭祀活动,以期盼风调雨顺。二月初前后正值惊蛰,春暖大地,雨水逐渐增加,适宜春耕。二月二过后,农民会停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开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
袁学骏说,河北农村家家户户都吃摊咸食、火烧,放鞭炮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在石家庄市及周边,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去剃“龙头”,来讨个吉利。以前曾有过的吃扒猪脸的习惯,烹饪界正在恢复之中。(王昆)
二月二龙抬头 农家人讲究多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又称“青龙节”。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哈达奇·刚说,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国北方一些旧俗,“二月二”早晨起来后,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然后用草木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金龙”;早餐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绕房子撒一圈,叫围社,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灾祸都挡在外面,凡是有亲人远在他乡的,这个圈一定要留一个口,意为盼其早回家乡。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农家人对年景充满祈盼,他们为即将进行的春耕播种而激动,祈求传说中的“龙”此时能抬头,抖动身子下一场透雨,以滋润土壤。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