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音乐文化简介
撒拉族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学艺术。以民间说唱文学为主。说,包括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谚语和笑话等。十分丰富,且语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儿等民歌。“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抒情民歌。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流行较广的曲子如《巴西古溜溜》、《撒拉尔赛西布尕》等。“宴席曲”是一种娶亲时的传统唱曲。撒拉“花儿”则是一种汉语演唱的山歌,歌词一般为四句。受藏族的影响,其音调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撒拉族唯一的乐器是“口弦”,一般用铜或银制,形似马蹄。
撒拉族也将民歌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家曲”和“野曲”之分有两种含义,一是形式方面的;二是内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同所受到的限制是轻微的,而内容不同的限制则是严格的。为此,“野曲”只能在户外演唱并且回避长辈和亲属。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劳动歌(号子)、玉尔(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宗教歌、儿歌。其中属“家曲”范畴的为劳动歌、宴席曲、宗教歌、叙事歌、儿歌。
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长篇抒情诗,每首都由若干段意义完整的短诗组成,或叙述了一个故事,或抒发某种感情,或塑造一个形象。内容大多表现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与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旋律带有说唱性,与当地其他民族演唱的民歌有较大差别,风格独特。
撒拉宴席曲是撒拉族人民在婚嫁喜事中每当宾客满堂,欢笑宴庆时,为助兴而用汉语演唱的风俗性民歌和舞蹈,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
宴席曲的演唱形式自由,歌词丰富,曲调优美,有即兴编词演唱的,也有代代相传的传统曲目,大都配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撒拉宴席曲除《撒赫斯》是姑娘出嫁对唱的哭调外,其余均是男人们唱的歌,妇女是不唱宴席曲的。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