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译家沙博理的子女状况怎么样
沙博理的子女
在1784年的春天来临的时候,沙博理来到上海。因为沙博理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就有中国的同学给他说,回国了可以到上海找凤子,让她教沙博理中文。到上海的第三天,沙博理就去找了凤子,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年后,他们就结婚了,再之后沙博理的女儿也就出生了这也是唯一的沙博理的子女。沙博理和她的妻子都非常的开心。
沙博理旧照
凤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而南方人通常把“小丫头”喊成“阿妹”,所以很多人都叫沙博理的女儿叫“阿妹”。慢慢的就又把他的女儿叫成了“亚美”,沙博理听到后特别的开心,“亚美”这个名字也就正好是“亚洲”和“美洲”结合在一起的意思,还特别的有寓意。
因为沙博理和她的妻子只有亚美这一个孩子,分配在了通县的造纸厂,庆幸的是那里离家不是太远,这一时期的亚美已经变成了工人阶级。亚美在造纸厂上班时回家的次数也是少得可怜,因为当时的交通还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条件还是非常刻苦的,所以回家的次数很少。沙博理也把亚美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毕竟这是唯一的沙博理的子女。
沙博理入籍中国48年
沙博理出生在美国的纽约,青年时期在圣约翰大学读书,学的是法律专业,沙博理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入籍中国48年,一生翻译过很多的经典作品。他还获得了2011年的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沙博理译著了很多名著,包括《水浒传》、《春蚕》、《家》、《林海雪原》这些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沙博理旧照
沙博理1947年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他在上海落脚后,遇到了可以陪伴他一生的女人,也是他的妻子——凤子,也正是因为凤子,才有了后来的沙博理入籍中国48年。凤子是上海的著名演员,在交往一年后,他们两人结为夫妇。也正是沙博理出于对妻子的喜爱,他选择留在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可以探亲了,沙博理带着妻子重新返回了美国,去看望他的母亲。回到美国没过几个星期,他就有些不适应了,他觉得美国没有中国的味道,开始想念中国,想念中国的朋友们同志们,牵挂着中国的一切事务,完完全全成了一名中国人。
1963年的时候沙博理加入中国国籍,成了一名金发碧眼的中国人,他无比热爱中国,时时刻刻关心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拿着毛主席的《毛主席语录》一点一点的学习着。在沙博理入籍中国48年的时间里,他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生活,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沙博理此心安处是吾乡
沙博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是他在中国的六十多年的光阴的缩影。他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与中国的人民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不畏艰难险阻,带着中国人民寻找光明。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做“落叶归根”。沙博理知道后说,中国就是他的家乡,他的精神他做人的根都已经深深埋葬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他是一名中国人,后来,沙博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更是体现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沙博理照片
中国革命时期,沙博理不惧危险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用自己当时的外籍身份来帮助一直被国民党追捕的有志人士。沙博理曾经还为中国的地下党提供过很多帮助,帮助组织把抗战中需要的药品安全地输送到解放区去,这件事情的风险是特别大的,一旦被抓住,将会严惩,可是沙博理没有一点害怕,他想为正义做些什么,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勇气,看到了正义的力量。1949年的10月1日,沙博理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着开国大典的举行,在毛主席讲话完毕后,举国欢腾。看到这一幕,沙博理感到万分的激动,那是他还没有中国的国籍,但是当时他觉得无比开心骄傲。
新中国成立以后,沙博理在中国潜心发展,他看到过中国的崛起,看到过中国的新时代,见证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了过去的穷苦生活。加入中国国籍以后,沙博理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于是他觉得中国就是他的家乡,沙博理此心安处是吾乡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