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属于::北宋张嵲,读音:[niè](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人物生平
张嵲,字巨山,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选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刑曹。刘子羽荐于川、陕宣抚使张浚,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以母病去官。
绍兴五年,召对,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遁,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今士气稍振,乘其锐而用之;固无不可。然兵疲民劳,若便图进取,似未可遽。臣窃谓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途。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去朝廷远,今无元帅一年矣。蜀之利害,臣粗知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可以任川事者委任之。然川蜀系国利害,非腹心之臣不可,今早得一贤宣抚使为要。」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
即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嵲,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略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不在于拒谏,在纳谏而不能用;不在于不知天下利害,在知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勍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聊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纳谏而不知用,知利害而不知恤也。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有国之所恶者,莫大于朋党,今一宰相用,凡其所与者,不择贤否而尽用之,一宰相去,凡其所与者,不择贤否而尽逐之,宜其朋党之浸成也。」
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金人叛盟,上命两省、卿、监、郎、曹各草檄以进,独取嵲所进者,播之四方。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论王德收复宿、亳两郡,乃擅退军,使岳飞势孤,金人猖獗,授承宣防御使,何应罚而反赏?封还词头,乞罢已降转官指挥。未几,右正言万俟卨论嵲为侍从日,荐引非才,以酬私恩,边报始至,托疾家居,由是罢去。顷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为政颇尚严酷,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朝廷讲稽古礼文之事,嵲作《中兴复古诗》以进。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子昌时。
张嵲《紫微集》·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嵲撰。嵲字巨山,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中第。绍兴九年除司勋员外郎。累迁敷文阁待制,知衢州。终於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事迹具《宋史·文苑传》。嵲为陈与义之表侄,少时尝从受学。故刘克庄《後村诗话》谓其诗句法与简斋相似。而於五言古诗尤极赏其语意高简,意味深远。又克庄所摘七言绝句,如《故园坟树想青葱》诸篇,尤能以标格见长。而集中似此类者尚多。大抵绝句清和婉约,较胜与义。其他虽未能遽相方驾,而气体高朗,颇足以自名一家。至古文典雅沈实,亦尚有北宋诸家矩矱。所上奏议,如《论和战守》、《论攻取》等篇,史皆采入本传。於当时事势,尤条析详明。惟《绍兴复古诗》一章,贡谀秦桧,深玷生平。考《朱子语录》有云:“金人败盟时,秦桧大恐,顾朝士问计。张巨山微诵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於克一。’桧因留与语,巨山为之画策。桧喜,即命作奏稿。仓卒不仔细,起头两句,以‘德无常师’为伊尹告成汤。‘陈力就列’为孔子之语。寻擢巨山为中书舍人。有无名子作诗嘲之云:‘成汤为太甲,宣圣作周任’”云云。是嵲本因附桧得进。陈振孙《书录解题》亦载此事。且称“桧旋疑嵲贰己,未几亦罢”。然则此诗之作,乃藉以修好於桧者。故本传谓诗进後,将复召用,殆由桧意解而然。特作史者不能得其情故耳。今其代桧奏稿虽已不存,而是诗尚传。留供千秋之嗤点,亦足以昭炯戒矣。《宋史·艺文志》载《紫微集》三十卷。《书录解题》则作《张巨山集》,亦三十卷。自明以来,久无传本。今据《永乐大典》所录,裒辑排比。诸体咸备,当已鲜所阙遗。以其篇帙较富,析为三十六卷。仍依宋史,题作《紫微集》,复其旧目焉。
人物作品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张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为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张嵲的诗词
- 次韵子直二首
- 春阴
- 读赵
- 劝农六首
- 立春偶题
- 夏致宏方城道中以诗见寄避地穷山秋雨仍作因
- 有感
- 奉酬致宏赠别
- 题永睦县高斋
- 冒雪早行
- 翟方进
- 赋得山上树
- 过云安县
- 苦热
- 自礼贤还鹅湖望山顶飞流有作二首
- 法界颂二首
- 次韵朱希真二首
- 晚行阁道自对溪趋小柏宿
- 劝农六首
- 题石井二首
- 林鸦诗
- 初夏已晚山即事
- 读赵
- 和张簿韵
- 过郧乡县
- 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 早发竹山二首
- 丙寅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
- 赠笔工
- 尽山亭
- 春夜雨
- 三月二日奉诏赴西园曲宴席上赋呈数政开府太
- 新春有感
- 咏鹤
- 又次韵四首
- 咏鹤五首
- 雨霁独夜
- 刘谷山
- 秋霁日暖飞虫蔽空甲子秋作
- 春日
- 斤竹岭
- 雨霁出郊外
- 怀新亭四首
- 寓居
- 早发竹山二首
- 和周守登楼对雪
- 登寺阁见月上率然成咏
- 咏鹤五首
- 下马桥
- 萤火
- 劝农六首
- 桃花坞
- 山中月夜草色香烈颇如昔年上庸鹿门之游感而
- 庚辰二月雪夜作
- 登楼对雪二首
-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 呈湖州赵再可舍人二首
- 又次韵四首
- 再次韵寄朱希真二首
- 种木芙蓉
- 斋祠湖上作
- 宿归仁寺三首
- 即事
- 山中月夜闻杜鹃忆鹿门旧游
- 舟中即事
- 登白帝城二首
- 陈参政挽诗三首
- 题画扇二首
- 今春花卉盛时黄雾连十余日不解久不作诗偶成
- 刘忠显挽词
- 送冯元通帅夔
- 秋晚游谦上人庵四首
- 山中
- 渡湘水
- 梦中作得六句觉后足成
- 元日
- 幽居
- 喜雪
- 赠别
- 邹德久挽词二首
- 舟中感怀
- 杂兴
- 题曾口县江月亭二首
- 观洛神图慨然有作三首
- 渡湘水
- 读太平广记三首
- 无住坟山溪水
- 闰月二日始开北窗篱门
- 致爽亭二首
- 绝句
- 挽张全真诗二首
- 竹山道中
- 雪中泛汉水观捕鱼
- 种松二首
- 芍药
- 再次前韵六首
- 饮水
- 九日
-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
- 邵公泉二首
- 赵表之送梅并诗次韵四首
-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 题赵表之李伯时画捉马图诗二首
- 寿王苏州
- 金州行衙
- 邹德久挽词二首
- 忽见早梅
- 崇山图七贤诗
- 思故园
- 心老得法天柱修静能道黄龙会中诸耆旧及他宗
- 溪梅初放
- 种植诗
- 龙洞
- 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
- 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
- 永康山
- 劝农六首
- 自礼贤还鹅湖望山顶飞流有作二首
- 南山观梅
- 读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