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良能
属于::浙江喻良能(1120—?),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乐大典》。
宣和二年(1120年),喻良能出生在义乌高畈村一户奕世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喻葆光为当朝奉议郎,很有德行。
喻良能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长兄良倚,弟良显、良材、良弼。时父亲“方游乡校”,家业经营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良能读书时家境已中落。母亲有时只好变卖一点嫁妆,支付老师的薪金。
有一天,老师偕同一位友人到良能家里来作客,刚好家中缺钱,又没好菜招待。母亲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拿去卖掉,买回一条鲜鱼来款待。老师知道后深受感动,当着良能兄弟的面对其父亲说:“我不把你的儿子培养成材,决不罢休!”老师的专心尽职促使良能兄弟更加发愤读书,进步很快。良能与兄长良倚一起应试,一起进太学。几经拼搏,终于在绍兴二十七年(1157)同榜中进士。良倚被派往上虞县任主簿;良能任广德县尉,负责地方治安。
时金兵大举南侵,社会-,盗贼蜂起。当时,他主管一县军事,任职镇东副提辖。任内曾三次捕获盗贼,县令给他赏赐,他坚辞不受,说:“家国有难,维护安定是我应尽的本分。”绍兴三十年(1160),喻良能调任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丞,主管文书、刑狱与粮食,辅佐县令办事。鄱阳濒鄱阳湖。上任伊始,他接连三月奔波在荒野山村,走访当地土著百姓,为国家催科征粮,替百姓调解纠纷。在任三年,他除恶扬善,使多起重大刑狱案件严明于法纪,名声大振。
隆兴元年(1163),喻良能调任福州教授,后进国子监任主薄转博士,研阅诸经讲义,考证史志,着手编纂《忠义传》。
乾道三年(1167),喻良能升越州(今绍兴)通判。乾道七年(1171),喻良能向孝宗皇帝进呈《忠义传》,人物起战国王蜀,终五代孙晟,入传190人,共20卷。请予“颁之武学,授之将帅”。受到孝宗赞赏,并对周围的侍臣说“喻良能质实平正”,把他的名字写在屏上,将他提升为兵部郎中,兼太常丞。
乾道九年(1173),喻良能出任容州知州。容州在今广西,地邻广东。喻良能到任数月,大行教化,人叨化育,民得安康,风俗丕变。朝廷以其政绩显著,进阶金紫光禄大夫。
淳熙二年(1175),容州任满,授朝请大夫,改知处州。不久挂职奉祠。淳熙九年(1182)五月,喻良能母亲去世,他与弟良弼从广东扶母柩千里迢迢返回义乌。他一生孝事母亲,长年带在身边奉养。服满,回京任国子博士、工部郎官。
四君子擅长作诗,以喻良能的诗作最为丰富。所著《香山集》34卷,其中20卷是诗集。喻良能羡慕陶渊明,他在《陶》一诗中流露出“虽非渊明俦,颇亦慕幽逸”的心迹。他说自己并不醉心于功名,所以有“偶然得一第,遂窃升斗秩”的诗句。但是,他不赞成辞官避世的消极做法,面对官场群小的忌贤妒能,他十分鄙视,视之为自然虫灾。他也不愿为一己私念而放弃王事。何恪在《送喻叔奇丞鄱阳序》中说,良能“得丞鄱阳三年之久而始上,视群蜚刺天,则公为回翔甚矣。然守边侍御王公于今,号为有道之士。士皆为其知,而侍御之所以知公者,甚悉公未尝违道而私干也。”因此,当时尽管产生过“番江何时还”的引退想法,但仍能“哦松聊自适”,使自己安于职守。
良能一生忙于政事,但这并不影响其诗才的充分发挥。不少诗作写他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借此表露心迹。
《悲夏畦》是他初任鄱阳县丞时所作,“悲夏畦,南亩苗来长,东皋草己齐”,写的是农村的萧条,农田的荒芜;“炎天炙背如爇鸡,渴来不得饮青溪”,表达对赤日炎炎下劳苦耕作的农夫的同情。《陶》中的“未书蓝田考,己奉锦溪檄。荒县饶逋负,催科费鞭力”,状写他的公务繁忙和不辞辛劳。这些是他初仕“关心簿领间”的真实写照。
他的爱国抱负和忘我忧民的思想,则集中体现在壮年任福州教授和越州通判时写下的《辇下言怀》、《治檄舟行五云门》、《题归宗寺》、《次韵木蕴之义乌道中》等诗作中。如“七载江湖饱问津”,“白发有人疑甲子”,抒发辛苦和忘我;“乞得泮宫闽粤去”,“厚禄那能羡故人”写出淡薄名利;“路超绛关山梁险,奁隐金轮石镜明”,突出锐意进取;“谁信尘埃倦游客,秋风还许杖黎行”,极写自信人心。
晚年,喻良能诗风更淳,诗心也更是有为而发,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奔走尘埃老未休,惭愧平生马少游”。在他的《秋晓野步》中,对百姓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悲叹更是直言不讳。他说:“野潦净荒陂,惊飙泛枯条;世态徒营营,此心殊了了。”良能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感触,他的好友何恪的话可以为他注脚。何恪说:“香山公名世人也,学志于古而仁,必欲纠其学用,是学益成,名益远,而仕益困,然公安之而恤也。”良能虽终于为仕,但要为百姓做有道之士,路途坎坷,感慨良多。
绍熙元年(1190),喻良能上 书告老,朝廷准他还乡。宋光宗亲斟御酒为他送行,并给喻良能画功臣像。皇帝题辞:“戎之道,严优并隆,有文有武,噫斯人也,实有掀天护国之功”。并赐赞:“其心甚良,其貌甚庄。持心清简,节持凝霜。助夫兴国,于世有光。”
喻良能衣锦还乡,乡人引为荣耀,刻石立碑,名其里为“郎官里”。喻良能在香山筑室安居,建“亦好园”,内有亦好亭、磬湖、钓矾等景点。会友吟诗,觞咏自娱,逍遥幽闲,留下许多闲逸诗。他在《菊径》一诗中写道:
小径三秋好,西风百木黄。
但令频泛酒、日日是重阳。
喻良能的诗词
- 琵琶亭
- 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
- 永佑陵
- 次韵林参议小雪快晴
- 次韵俞尉春日遣兴
- 题石榴洞
- 龙池寺
- 游龙井
- 道中口占
- 九月八日次韵沈虞聊一首
- 次韵槐卿舅诗寄石榴
- 天申节望阙口号
- 送刘孟冶司令之官四明
- 次王待制维舟弄水亭韵
- 八月十八日观潮
- 过东亭湖
- 展敬文孝庙
- 约季野九日登云黄不果季野有诗因次韵
- 对镜芙蓉二岭相望仅三十里高不知几百尺十步
- 己酉中秋
- 谒太平兴国宫
-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 挽处士陈容
- 次韵马驹父晚菊五绝
- 次韵范伯廉机宜病起见寄
- 次韵马驹父晚菊五绝
- 初到庐山
- 题周希稷清閟轩
- 检书偶见故王侍郎嘉叟旧与余倡和之什良用慨
-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
- 送晏伯安
- 草堂成即事二首
- 陪胡少卿登山瞻禹陵
- 试院九日次王茂材丞公韵兼呈翁沂伯广文
- 送广漕曾郎中赴阙奏事
- 简张子温运使
- 参议李郎中见和次韵奉酬
- 寄洪舍人二绝
-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
- 陈彦山寄示新诗次韵奉酬
- 茂恭见和再用前韵奉酬
- 丐外得括苍东归侍次
- 雪
- 书堂
- 砚屏
- 次韵王待制初见虎牙铜柱诗
- 晓行
- 九日偕成均同官北山登高二首
- 印印诗
- 次韵王侍御题诗史堂
- 次韵叶宰植竹四绝
- 端午至太平寺
- 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
- 开交代将至喜而成篇
- 览镜
- 次韵奉酬参议林郎中见贻之作
- 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凤池
- 郊行
- 石扶山
- 长至忆天衣旧游寄王状元
- 次韵郭删定观潮四绝
- 挽司理奉议楼公
- 题徐子由菊坡图
- 高国正约饭素净慈遂至刘寺酌茗于凤凰泉同游
- 茂恭见和再用前韵奉酬
- 送阎紫微归蜀
- 题李通判断桥图
- 古风一首谢张漕子温惠示诗卷
- 挽周判院
- 次韵周希稷咏芭蕉
- 春日道中绝句
- 挽汤丞相汉国夫人
- 次韵杨廷秀郎中游西湖十绝
- 青岩道中
- 登清音堂
- 侍御宴僚属于番江楼以卧病不克与分韵得四字
- 温泉
- 题圆通寺至乐亭次待制王公韵
- 送朱师古少卿归蜀
- 南剑道中
- 绿毛龟
-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 送师相陈大观文
- 捕盗至栗洪岭下道人庵滞留数日遣兴
- 悲夏畦
- 被郡檄祷雨丹井山徐真君祠登山拜毕即获雱霈
- 题何茂宏茂恭林堂
- 遣兴
- 柳季修知丞以诗见贻次韵为谢
- 次韵郭删定观潮四绝
- 题挹仙亭
- 判院蔡丈和予五诗次韵一篇奉酬
- 签厅落成为赋长句
- 题灵源洞
- 次韵杨廷秀浣花图歌
- 贺知章祠
- 由当涂回宿齐山用杜牧之韵
- 史丞相生辰
- 闻庄鹏举山茶小盆葩华杂然有意举以见遗因作
- 次韵王待制题予庐山记后二绝
- 次韵卫知机秀才梅花
- 送师相陈大观文
- 寄题梅山
- 重阳咏菊
- 水乐洞
- 谢监丞子长雪中四绝
- 除夕
- 次韵林致甫参议西园宴集
- 题石榴洞
- 中秋望月偶诵唐欧阳詹玩月诗追和一首
- 九日诸暨道中示兴之
- 安抚大资李参政生辰
- 清心堂
- 送竹枕与勾希载太博
- 读韩诗有感用介甫体
- 上叶参政二绝
- 凝香阁
- 朝爽轩红蕉著花喜而成篇
- 题太白祠堂
- 之官桐川道中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