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
属于::唐朝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人物生平
权德舆为天水略阳人,后徙居润州丹徒。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
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
建中元年(780年),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从事,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同年改任试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先为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继为汴东水陆运盐铁祖庸使包佶从事。
贞元二年(786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任江西观察使李兼的判官。
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迁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西二十余州县发生大水,毁坏了良田和房屋,冲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议德宗皇帝派遣能干的使臣赶赴灾区,救济灾民,并提出“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为固”的主张,以减轻灾区人民的赋税。同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恃宠,判度支,兼管国家财政收支。针对此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的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唐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慎重。
贞元十年(794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后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均掌诰命。
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郞、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他“举贤类能”,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
永贞元年(805年)七月,改户部侍郎。
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因事被改授太子宾客,又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职。
元和五年(810年),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与朝政。他为政以宽厚为本。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两人常为政事在宪宗面前争论。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宪宗的不满。元和八年(813年)正月,权德舆被罢去宰相职务,任礼部尚书。旋即以检校吏部尚书任东都留守,又拜太常卿,转任刑部尚书。
元和十一年(816年),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后因病求还,元和十三年(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 ,权德舆在入朝途中于汉中洋县纸坊去世,享年六十岁。 朝廷追赠左仆射,谥号“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主要成就
文学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人薨殁,以铭纪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焉。”浑瑊、马燧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状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作《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广贪图禄位而败坏两汉政治,史家以为“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变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但缺少深切的内涵、创新的格局。与他同时代的皇甫湜《谕业》说:“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竦观。”
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其诗作评价颇高,称为大历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说:“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
政治
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备加关注。贞元十九年(803年),自春至夏及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未降。权德舆见此情景,十分焦灼,大声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议,下诏各县裁留经费,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租赋及往年负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园,并遗责了当时“四方守宦,锐于上献”,剥削百姓的卑劣行为。
权德舆的诗词
-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 杂曲歌辞·乐府
-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
- 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僚
- 奉和圣制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百僚
-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
- 奉和圣制中和节赐百官宴集因示所怀
-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 读穀梁传二首
- 刘绍相访
- 卧病喜
- 多病戏书
- 古兴
- 感寓
- 跌伤伏枕,
- 病中苦热
- 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 竹径偶然作
- 拜昭陵过咸阳墅
- 早春南亭即事
-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 书绅诗
- 侍从游后湖宴坐
- 晨坐寓兴
- 郊居岁暮因书所怀
- 暮春闲居示同志
- 田家即事
- 寓兴
- 浩歌
- 与道者同守庚申
- 丙寅岁苦贫戏题
- 独酌
- 知非
- 诫言
- 醉后
- 奉和
-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 奉和新卜
- 奉和韦曲庄言怀
- 和
-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 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
-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 奉
-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 奉和张舍人阁老阁
- 和兵部李尚书东亭诗
- 和司门殷员外
-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
-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
- 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
- 和职方殷郎
-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
- 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见寄
-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
- 酬蔡十二博士见寄四韵
- 戏和三韵
- 李
- 崔四郎协律以诗见寄
- 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
- 酬赵尚书杏园花下醉后见寄
- 酬赵尚书城南看花日晚先归见寄
- 伏蒙十七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
- 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敬之兼
-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 奉和李大夫题郑评事江楼
-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 和韩侍御白发
- 和邵端公醉后寄于谏议之作
- 和
- 同陆
- 答韦秀才寄一首
-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
- 贡院对
- 初秋月夜中
- 唐
- 待漏假寐梦归江东旧居
- 无题
-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
- 寄李衡州
- 寄临海郡崔稚璋
- 李韶州
- 马上赠虚公
- 郴州换
-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 寄侍御从舅
- 湖上晚眺呈惠上人
- 新秋月夜寄故人
-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
- 月夜过灵彻上人房因赠
- 戏赠张炼师
-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
- 赠广通上人
- 戏赠表兄崔秀才
- 醉后戏赠苏九翛
-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口假满归嵩阳旧居
-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
- 送密秀才吏
-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
- 人日送房二十七侍御归越
- 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
- 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 春送十四叔赴任渝州录事绝句
- 送韦十二丈赴襄城令三韵
- 送薛十九丈授将作主
- 送正字十九兄归江东醉后绝句
-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旧隐
-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 送少清赴润
-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 献岁送李十兄赴黔中酒后绝句
- 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