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
属于::春秋时期历史人物庆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庶兄。
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途中自缢而死,谥号“共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人物生平
鲁庄公有三个兄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姜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收买,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子般,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般。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般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般。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而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般,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启,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且野心越来越大。鲁闵公二年, 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自立。季友趁乱领鲁庄公之子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死庆父,拥立公子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莒国,哀姜逃往邾国。
公子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因为庆父的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移送鲁国。庆父想要让公子鱼带他求情,公子鱼哭着回来了,庆父听到哭声后说:“这是奚斯(公子鱼)的哭声啊!”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哀姜为齐桓公的宗族之女。齐桓公素来以恪守礼仪自居,哀姜此举令他大失脸面,盛怒之下,将哀姜召回并杀了她。
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公子般和闵公),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大臣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庆父的野史解密
更多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闵公元年》,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庆父是鲁国的公子,但曾[更多]
- 西门庆父亲是怎样的人 西门庆母亲是怎样的人
西门庆父亲在水浒以及金瓶梅中并没有过多提及,不过香港出品的金瓶梅系列电影中却有详细介绍。西门庆的父亲叫西门达,在街上经营着一家药铺,收入尚可,维持着西门一家[更多]
- 孔子为何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导读:春秋《左传》中的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庆父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更多]
- 春秋时期鲁国上卿:庆父的生平
庆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 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之祖,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害国君公子[更多]
- 庆父是做了什么事混到遗臭万年的?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周王朝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只能任其发展壮大,互相吞并。 鲁国季友杀死叔牙之后,立孟女的儿子斑为君,可是他忽略了庆父[更多]
- 历史上最坏的五个奸臣,庆父排第几?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缸大杂烩,有着无数才华横溢的仁人志士,却也有很多根本不顾国家和百姓死活的坏人,使劲拼命的折腾。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历史上最坏的五个大人物[更多]
- 历史揭秘:是谁平定了庆父之难?
庆父不服,就派人刺杀了子斑,并发动政变,季友逃到陈国。庆父就立了启方为君,就是鲁闵公。庆父为掩人耳目,也前往齐国。 齐桓公却支持鲁闵公,还从陈国接回季友任鲁国[更多]
-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背后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大家可能听说过,字面意思就是这个叫庆父的家伙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那么这家伙是谁?他为何如大魔头一般对鲁国制造灾难,这中间牵涉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