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
属于::唐朝卢纶(739-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人物生平
著名诗人卢纶的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贽、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愈,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唐代大历十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少年科举
少年时代的卢纶,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他在《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诗中自称:“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又在《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诗中说:“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
仕途交游
卢纶虽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鄱阳,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超拜户部郎中。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
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
卢纶的诗词
-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 晚次鄂州
- 相和歌辞·长门怨
- 杂曲歌辞·妾薄命
- 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 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
- 送韩都护还边
-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此子先君元相旧判官)
- 送邓州崔长史
-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
-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
- 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
-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 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 送黎燧尉阳翟
- 送丹阳赵少府(即给事中涓亲弟)
- 送菊潭王明府
- 送陈明府赴萍县
-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并戏简前
-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
-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 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得垂杨
- 送陕府王司法
- 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 送万巨
- 途中遇雨马上口号留别张刘二端公
- 送夔州班使君
- 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一作李端诗)
- 无题
- 题念济寺
- 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 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
- 送绛州郭参军
- 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 赴虢州留别故人
- 冬夜赠别友人
- 送顾秘书献书后归岳州
- 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 送从叔牧永州
-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 留别耿湋侯钊冯著
-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 送崔邠拾遗
- 送浑别驾赴舒州
-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 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
-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 送畅当还旧山
- 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
- 送契玄法师赴内道场
- 送畅当赴山南幕
- 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
- 秋晚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
- 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
- 送信州姚使君
- 送畅当
-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
-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 送道士郄彝素归内道场
- 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
-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 送静居法师
- 送刘判官赴丰州(一作赴天德军)
- 将赴京留献令公
-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
-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
- 送从侄滁州觐省
-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 无题
-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
-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
-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
-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关中弟
-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 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
-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 酬韦渚秋夜有怀见寄
- 同吉中孚梦桃源
- 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一作酬候钊侍郎
- 酬孙侍御春日见寄
- 和王员外冬夜寓直
-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
-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
-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
-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 酬灵澈上人(一和口号戏赠灵澈上人时奉事入
-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 雨中酬友人
- 酬人失题
- 哭司农苗主簿
- 得耿湋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兵部…郑仓曹
-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
-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 同李益伤秋
- 白发叹
- 逢病军人
- 村南逢病叟
- 七夕诗(同用秋
- 七夕诗(同用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