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霖
属于::清朝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大竹童家镇盐井沟人。父大溶,清庠生,曾在八角庙、盐溪老屋作塾师,生母邓氏,亦略知书。夫妇晚年得子,国霖又系单传,故极为钟爱。
国霖幼时随父学习,英敏强记,出语惊人。三岁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四岁学写文章,十五岁竟以优异成绩录入县学为诸生(秀才),十六岁补博士弟子。知府孙东厒(益廷)颇为赞赏,推荐到绥定(今达州市)府学深造,奖给助学补贴。国霖学习勤奋,鸡窗攻读,风雨无间。曾题联自勉;“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道光十一年(1831),国霖乡试中举。十八年,取为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即探花),即任翰林院编修。次年,任广西主考。时大溶病殁,国霖奔丧回家,守制于童家禹王宫内。建“听风楼”书房,博览古今典籍;间或步至田间,询问民间疾苦。三年服满,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继为江南主考、国史馆协修、庶吉士教习和湖北学政。从政之余潜心研读典籍,贯穿诸子百家,并纂注成书。士民争购,一时轰动京城。
道光二十七年冬,出任惠州知府。到任伊始,立即清理积案,亲审讼词,及时决断。未逾半年,署内案牍一空。闲时微服出访,了解百姓疾苦,调查匪情盗情,及时施治。
惠州地处东江下游,水患频繁,十年九涝。道光二十八年八月,大水复又为灾,沿江数县,一片汪洋。国霖紧急动员抢险救灾,命令部属全力以赴;自出俸银.倡捐巨金,并亲到灾区慰问疾苦,广施钱粮。省城人众,则设站施粥,普救灾民。 道光二十九年,出任雷琼兵备道。距城十里,有海口镇。过去商船云集.市场繁华,后因西洋海盗数次来劫,官兵畏而不出,贼焰益张,以致商旅裹足,百业萧条。国霖到任后,立即巡视海岸,增筑炮台,征募船只,并在水军中破格提拔优秀士兵黄开广、吴全美等多人,委以重任,派遣出海游巡。先后捕获西洋海匪100余人,海患遂平。自是琼海数千里,商船往来,繁荣如旧。
儋州,历来黎汉杂居。咸丰元年(1851),土客籍失和,纷争迅速扩大,危及省城,官吏惊惶不安。国霖受命弹压,挥兵进至那达墟。自思黎人此举,全系受人蒙骗,只可适当用兵,不应更多流血。乃不听众人劝阻,毅然乘轿独往黎寨,面见头人,陈说利害。黎人深受感动,遂负荆请罪,表示和睦相处,誓不相残。国霖更给布匹酒食,予以抚慰,并拨款修理房舍,安置-,医治战争创伤,儋州遂宁。
国霖治琼,奖励耕织,警戒游惰。提倡亲友睦邻,化息讼争。兴办学校以明礼义、育人才。亲到琼台书院讲学,并筹款三千元设奖鼓励勤奋师生。琼州好学之风日盛。 三年,以政绩卓著,被推荐为广东按察使,旋升广东布政使。国霖夙夜匪懈,案头公文,日有数尺,皆一一过目,细心审阅。广东盐务,历来积弊不少,以致课税难收。究其原因,多系官府自身不廉所致。国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缉私;先恤商而后能治商”。乃断然废除原附在盐价上的衙门杂费。接着,又严格缉私,肃贪倡廉。盐政得以整顿。国霖常说:“患在内,不在外”,要求下属令必果行,严禁推诿拖拉。
咸丰六年冬,英-队窜到佛山-。次年十一月侵入省城;劫走制府。国霖极为愤慨,遂召集官吏,商讨对策;清理内奸,储备资粮,整理乡团武装,准备随时迎击英军再次来犯。八年离任代理广东巡抚。不久即受人中伤,被朝廷革掉官职。
罢官以后,心情忧郁。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以吟诗、习字自娱。间或到古寺散闷与僧侣为伍。国霖做官时已瘁劳咯血,此时旧病加剧以致卧床不起,咸丰九年病卒。遗体葬于大竹周家镇八角庙。
国霖身体魁梧,内严外谦,生活俭朴,在粤做官十年,未置田产,薪俸多接济别人。咸丰年间,录取秀贡,朝廷有捐银增额规定。国霖不忘桑梓,曾为家乡捐薪俸万两,使大竹每年得以多取秀才一名。一生所著诗文极多,经精选留存编有《梦溪斋诗集》、《随月山房文集》等书若干卷。观察林氏称其诗“清新隽逸,洗净铅华,足为性情淡雅,具有仙骨”。身后,惠州士民为其画像供于“三贤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