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
属于::清朝
陈澧,字兰甫、兰浦,世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9岁能诗文。道光六年(1826)中秀才,肄业龙华书院(后改为粤秀书院),从山长陈仲麟求学,极受赞赏。与桂文耀、杨荣绪为友。次年,初见张维屏,问诗学。识侯康,问治经之法。道光十二年中举人。此后屡次入京会试不第。道光二十九年大挑二等,授翁源县训导,次年赴任,仅两月即告病归。
咸丰六年(1856年)挑选知县,陈不愿出仕,授国子监学录。从此绝意仕途,专心著述讲学。道光二十年(1840)受聘为学海堂学长。同治六年(1867)复受聘为菊坡精舍山长。前后执教数十年,提倡朴学,所造就者甚多,形成“东塾学派”。
陈澧对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诗词、篆、隶、真、行书,无不研究。25岁时,开始著书。早年著作,以乐律、音韵为中心,撰《声律通考》,详考古今声律的差异,以探求和保存古乐,又作《琴谱律》、《箫谱》;作《切韵考》,附《外篇》,专门研究古代切韵。地理学方面,以著《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最重要,指出地理之学,当自水道始,知汉水道,则可考郡县,又有《水经注西南诸水考》,纠正郦道元述西南诸水之误。同治三年(1864),应广东巡抚郭嵩焘之聘,负责总核《广东舆地图》。咸丰五年(1855)起,编纂《汉儒通义》,咸丰八年刊刻行世。该书集汉儒义理之说,论证汉宋各学派门户之见无据,应求其通。同年,开始撰写《学思录》通论古今学术,积稿数百册,但未及完成。同治十年(1871),大病几死,愈后感全书不易完成,遂撷取原稿部分内容,写定为《东塾读书记》,全书内容包含对经学源流得失的研讨,兼及九流诸子、西汉以后的学术,其中主要部分是对经学的研究,而关于音韵学的论述,更为精粹。该书传到日本,为日本高等学校治汉学专业的必读书。史学著作最重要者为《申范》,为《后汉书》作者范晔辨诬。此外还主修同治《番禺县志》、《香山县志》,参加光绪《广州府志》的纂修。数学著作有《弧三角平视法》、《三统术详说》。据不完全统计,生平著述达120余种。
晚年,复致力刊行重要典籍,得盐运使方浚颐之助,设书局主持其事,先后刊行《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提要》、《通典》、《续通典》等。光绪七年(1881),朝旨赏给五品卿衔。翌年正月二十二日(1882年3月11日),病逝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