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傅良
属于::南宋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陈傅良是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学术。他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傅良治学严谨,上溯三代、秦汉,一事一物,必致其极。
陈傅良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院篇》、《历代兵制》、《毛诗解诂》、《八面锋》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人物生平
陈傅良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其先自闽徙温州瑞安县帆游乡长桥西河(今场桥西河村),尔后始迁祖诒公迁至湗村里,至公八世矣。曾祖靖,祖邦,父亲陈彬为塾师。九岁时父母双亡,兄弟姐妹靠祖母抚养成人,家境贫寒。26岁便在温州茶院寺等地教书,教学方法极好,前来学习的人很多,他不拘泥于旧说,常有自己独立见解。叶适曾记述他教书的情况说:“公未三十,心思挺出,陈编宿说,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长。士苏醒起立,骇未曾有,皆相号召,雷动从之。虽縻他师,亦借名陈氏,由是其文擅于当世。”
乾道五年(1169),随薛季宣于江苏常州就读,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授迪功郎、泰州州学教授,但未赴任,继续在家乡教书。淳熙三年(1176),参知政事(副宰相)龚茂良推荐他任太学录。淳熙六年(1179),龚茂良罢政,傅良请求外调,任福州通判,他为官公正不阿,得到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梁克家的信任,编纂《淳熙三山志》。当地有个富户之女犯法,他按法秉公审理,为豪强们所忌恨,他们私下勾结,诬告傅良专权,因而被罢官,主管崇道观(闲职)。他便回家领半俸,继续教书。
淳熙十一年(1184),被任命为湖南桂阳军知军(与知府知州同级的地方官),候职期间在仙岩创办书院,直至淳熙十四年(1187)才到职。任期内,在当地推广瑞安一带的先进龙骨水车,施人粪肥、牛耕等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农民生活相应得到改善。由于他政绩卓著,升任湖南提举茶盐公事,迁转运判官。任上,他奏减衡、永、道三州的贡银、赋粟,增益常平仓以备歉收之年用以赈济,恢复了被官府没收的两千家异性继嗣户的家产。
绍熙元年(1190)改任浙西提刑,第二年回京向朝廷奏事,留京任吏部员外郎,曾上书论内廷岁供额比熙宁间增加十数倍,地方都统司还要以御前军马的名目加收钱粮,百姓困极,要求朝廷切实施行“宽民力”的做法。他的奏疏得到宋光宗的嘉许与采纳,升任秘书少监、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选读。绍熙四年(1193),升任代理中书舍人,负责替皇帝草拟诏书,但他仍旧保持廉明正直,不怕得罪权贵的操守和作风。当时有个叫陈源的太监,在宫中专横跋扈,而皇帝却要升他为内侍押班,傅良二次拒绝书写升迁陈源的任命诏书。江西吉州农民鄢大为被判为“持械强盗”,定为死罪,由他写诏书下达执行,可是他读了犯人的案卷后,知是持扁担盗窃,不是持刀、枪等武器偷盗,认为是错判,请求重新审判,终于使此人免去死罪。
绍熙四、五年间,太上皇宋孝宗与宋光宗、李皇后之间矛盾加深。太上皇孝宗病重,光宗皇帝不去省视太上皇。
傅良上疏加以劝谏,光宗有所启悟,准备率百官去重华宫向太上皇问安,却当场受皇后李氏的挟制所阻止,引起朝廷百官不满。傅良带头上去拉住光宗,恳求去重华宫,受到李后申斥,傅良当庭痛哭,便愤而上疏辞官回乡。
绍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病故,光宗竟以生病为托词,不执丧仪。当年七月,终于引发权臣赵汝愚等发动宫廷政变,废光宗,立赵扩为宁宗皇帝。陈傅良又被召回再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兼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这年冬,赵汝愚与韩侂胄争权而失势,因政权时赵汝愚曾引朱熹“道学”集团以自助,侂胄得势后就进行报复,打算斥逐朱熹。陈傅良出于公心,对宋宁宗说:“朱熹是三朝故老、罢官内批下来,满朝大臣都会失色,臣不敢草诏书。”这事使傅良以“依托朱熹”的罪名受到参劾,又被罢官。从此,他一心韬晦、闭门静居,称自己的居室为“止斋”。而韩侂胄进而发动“庆元党禁”,指控朱熹的道学为“伪学”,把陈傅良、叶适、蔡幼学等59人列入“伪学”名单。
庆元二年(1196),傅良再受参劾,罢宫观,到嘉泰二年(1202)才得以复官。不久,朝廷再任命傅良为泉州知州,因年老请求辞职,改授集英殿修撰、宝谟阁待制。同年冬,卒于家中,赐谥“文节”。
陈傅良的诗
- 用前韵招蕃叟弟
- 用前韵招蕃叟弟
- 落叶一首别诸友客新昌
- 挽潘才叔母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 再和
- 赴留宰宝坛之集因和蕃叟弟赵园韵
- 汪守三以诗来次韵酬之
- 和林宗易雨后韵兼简沈仲一
- 次韵奉酬徐一之送菊
- 沈仲一三益堂
- 病余久不趋郡且迁仙岩书院於屋西有怀同志
- 送曹器远试临安二首
- 和沈守持要题谢公楼额
- 和郡守沈持要赏柑之什三首
- 张漕行部过湘岸有作因次其韵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 止斋即事二首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
- 送郑少卿景望知建宁
- 己未生朝谢莘叟兄送梅
- 送丘宗卿帅蜀
- 送赵叔静教授闽中四首
- 挽尤延之尚书
-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 暮之春六章章五句
- 游白石岩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 和段仲衡谯楼新军额二首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 再用喜雪除夕二韵寄宗简
- 暮之春六章章五句
- 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
- 和陈仲石韵
- 送谢希孟归黄岩四首
- 教授李梦符惠宣圣书像用韵奉酬
- 除夜用前韵
- 仲一以诗来用韵奉答
-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
- 次陈益之韵戏呈汪守充之
- 张冠卿以前诗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句为十诗
- 游南岳
- 寿叔祖母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 再用前韵简刘连州
-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 送谢希孟归黄岩四首
- 奉陪王德修登观海阁兼呈邑宰刘协
- 句
- 悼济阳夫人
- 挽沈次卿学正
- 送谢倅景英赴阙
- 谢司马倅惠东坡竹石
- 登祝融峰喜霁
-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
- 送丁怀忠教授象州
- 同游张园酒中各叹明年未知谁与此会余最衰病
- 挽尤延之尚书
- 寄题薛象先新楼
- 挽吴明可给事
- 招隐二首
- 送林正仲丞王山
- 赠张孟阜绝句
- 句
- 赴桂阳道中喜晴书事
-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穆波亭
- 寄林宗大
- 癸丑冬车驾过宫留相还朝
- 村居二首
- 西庙招辞
- 题耒阳黄宰诗卷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 己未上巳清明
- 赴林农大招赏牡丹之集
- 送吴德夫
- 仲一以诗来用韵奉答
- 和张孟阜寻梅韵
-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玉泉
- 送丘宗卿帅蜀
- 张冠卿以前诗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句为十诗
- 挽宋岩老参议
- 挽林致贤提举
- 闻叶正则阅藏经次其送客韵以问之
- 和徐叔子劝农韵呈留宰
- 桂阳劝农
- 孝宗皇帝挽词五首
- 水仙花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 湖楼送客即事一首奉怀益之兼简同饯诸友
- 句
- 送郑少卿景望知建宁
- 送鲍清卿教授莆中
- 送沈帅
- 丁巳寿国举兄
- 送陈持中赴四明节推二首
- 观南塘四首呈沈守
- 用幽字韵戏简谢倅
- 张端士以诗送兰蕙因和其韵
- 和谢倅见赠生日二首
-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桂壑
- 初夏有感因用前韵久旱适得雨欣然卒章
- 谢倅监试未毕事而出以诗三章来用韵奉酬
- 送长溪高国楹从学朱元晦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 莲花
- 又和
-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 挽宋岩老参议
- 挽吴明可给事
- 和赵帅寿张漕韵二首
- 和萧俊仲司法咏谯楼新军额韵
- 送谢怀英道士归庐山
-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仰止亭
- 和沈守持要观潮阁留题
- 又和
- 清明后一日宴客明日宗易送牡丹有诗次韵
- 怀同舍石天民编修
- 杨伯子以其尊人诚斋南海集为赠以诗奉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