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
属于::明朝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谥恭介。其诗歌温柔典雅,内容清浅,偏于现实主义。
人物生平
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谥恭介。
刘崧家境一般,自幼努力向学,史载他七岁能诗。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中举。明洪武三年(1370年)举经明行修科,朱元璋在奉天殿召见,授兵部职方司郎中,奉命到镇江征粮。镇江多功臣之田,租赋主要由普通百姓承担,刘崧力奏朝廷,才得以减免。随后改任北平按察司副使,当时推翻元朝统治不久,北平作为元朝的故都,管理难度大,他上任后,轻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恢复生产,并在学宫旁立文天祥祠激励世风,又立石碑昭示各府县不要以徭役繁累百姓。后因上奏减少宛平驿马之政,为宰相胡惟庸所忌,在一事中被坐罪贬官,不久被放回乡。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诛后,刘崧被复用,拜为礼部侍郎,不久又升为吏部尚书。当年发生了雷击谨身殿之事,朱元璋召集群臣论施政得失,刘崧答之以“修德行仁”。不久致仕,再次回乡。第二年三月,再被朱元璋征用,拜国子司业,赐鞍马,以朝夕晋见皇帝。当年六月,因病逝世。病发时,他还坚持教导学生,逝世前,国子祭酒李敬问他有何遗言,他没有一句话言及家事,只是回答说:“天子派我教导国子监学生,希望我能成功,我却就要死了”。逝世后朱元璋亲自撰文祭奠他。
刘崧自幼博学,天性廉洁谨慎。他兄弟三人在泰和有一栋房子,五十亩田,升官后却从来没有增加。一条布被用了十年,直到被鼠咬烂才换掉,但仍改成衣服给他的儿子穿,为官期间,从来都不带家眷相随,赴北平任职时,仅带一书僮。每日晚上都坚持读书。著有诗文集《槎翁集》、《职方集》等。
人物诗风
刘崧是明初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杨慎评明诗,以其为第一。明史称其“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徐泰《诗谈》称其“如冬岭孤松,老而愈秀”。胡应麟《诗薮》称:“当明之初,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称其“大抵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但“迨杨士奇等嗣起,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然嵩诗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其文学作品有许多描述泰和的农耕、采樵、采矿、战争前后环境等乡村景观,美国汉学家 John W. Dardess 甚至以他的作品为主,复原了明初泰和县的居民点、土地使用和风光景观。
刘崧的诗词
- 入城
- 醉歌行赠周仲常归九江兼柬许天启汤又新二山
- 题唐玄宗行乐图
- 送颜用行归吉水并柬康隐君
- 春宴曲
- 再怀伯兄子中时有同客兴国者从间道先归兄以
- 雨夕柬鹏举
- 叹息行赠别胡思齐
- 寄题金精山凌云亭为王太守赋
- 过湖口县
- 题边长文所画山水图歌为常伯敬赋
- 题珠林江口谢公庙
- 苍石峡中见道人庵居隔水山花盛开
- 十一日寇拔古城围始出东门渡江遇争桥者几陷
- 寄周伯宁
- 忆昔行美达监州
- 题秋江小景画
- 秋日过汶溪义塾承萧国录有诗谨用奉答
- 东方行
- 腊月朔日纪怀十八韵
- 蚕尖
- 寄铁柱观左炼师
- 尝山药
- 广州杂咏(四首)
- 杨柳曲(三首)
- 送杨公望得满字
- 秋夜词
- 二月十八夜辞屋叹
- 偶赋
- 出社下岭望九洲流陂稻田可爱
- 古意
- 题华阳彭玄明所画秋山图
- 杨柳曲(三首)
- 乙巳闰十月十五日闻永新破诸凶就戮无遗喜赋
- 东家叹
- 叔铭以纨扇索余题诗因戏作丛竹于上仍系以诗
- 访王子让大村幽居借书戏题壁间
- 芳树篇
- 杨柳曲(三首)
- 予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余弟子彦与
- 题葛洪移居图
- 谒靖安昭灵庙赋柬袁茂才
- 舟夜次查口柬萧鹏举
- 仲冬二日由下径舆疾还珠林悼风景之顿殊幸茅
- 江南弄
- 玉华山
- 云亭萧氏园池杂兴次韵
- 赠徐山人
- 春昼
- 喜家僮至
- 早春燕城怀古(三首)
- 观邓侍郎石磬歌
- 织女吟赠黄进贤
- 寄莱州太守赵圭玉
- 春日奉次罗肇简郑同夫
- 广州杂咏(四首)
- 雨竹
- 桃源
- 照镜曲
- 广州杂咏(四首)
- 张氏溪亭杂兴
- 寄范实夫
- 正月十九日
- 早春燕城怀古(三首)
- 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
- 少年曲
- 次韵奉寄孟浩彦弘
- 秋兴
- 予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余弟子彦与
- 广州杂咏(四首)
- 题折枝牡丹图
- 予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余弟子彦与
- 入东坑
- 入狭潭
- 送孙景贤归江东
- 送别叔铭出顺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