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志》第五卷 遗存遗迹与纪念物 第一辑 祠庙
东吕太公庙 《元和郡县图志·密州》莒县条下“太公庙”:汉海曲县,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故有太公庙。 按:据当地老人说,日照太公庙在今日照市冯家沟村附近,保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60年代倒塌。此庙早于宝鸡磻溪太公庙。 营丘太公庙 《齐乘》卷五:营丘之上,自唐代长庆年间(821-824年)立太公庙、桓公庙。今唯宋代景?三年(1036年)碑存。 《齐乘》卷六:太公庙在临淄西营丘,宋代碑尚存。 清康熙《临淄县志》卷一《古迹》:营丘城,临淄西北二里塔寺后,即太公封治。《尔雅》:“水出其右曰营丘,”淄萦其东南,故名。爽鸠氏始居,季 ?、伯陵、太公因之。唐长庆年间(821-824年)立太公、桓公庙,今存宋代景?碑。 清雍正《山东通志·秩祀·临淄县》:齐太公、桓公庙旧址在县西北二里营丘东。明成化三年(1467年)改建于儒学东北,以鲁仲连等七贤配享。 □□经齐太公庙碑 清康熙《临淄县志》载,齐两太公。姜姓四岳之后,国于吕,遂以国为氏,太公其后。适当殷帝乙及纣虐乱,闻西伯善养老而归之。钓于渭滨,以俟天下之清。西伯畋而遇之,一舆俱归,使佐理其国。时年已八十矣。武王即位,尊为尚父而师事之,称师尚父,并将八百诸侯之师诛纣救民。周有天下,遂为太师而封之齐,五侯九伯得专征伐……夫太公圣人也。其相武王伐纣救民,亦一□□也,《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此即姜太公。 按:另一太公名渭,其事不详,但与姜太公吕尚无涉。 台湾笨港太公庙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张信众自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奉迎太公圣像至台湾云林县水林乡, 后再迁至笨港。 至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地人合建“笨港太公庙”,奉祀姜太公圣像,香火鼎盛,声灵远播。 台湾新港太公庙 台湾新港太公庙是笨港太公庙的重建,较前巍峨华丽壮观,重建于1987年。 武圣庙 太公后裔,台湾丘氏宗亲丘国源等发起筹建的台湾地区首座“武圣庙”。并建“营丘书苑”。1989年重阳节(10月8日) ,“武圣庙”及“营丘书苑”在台湾高雄县美浓镇落成,当地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 临淄太公祠 《齐纪补遗》载,太公死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因而临淄有太公衣冠冢。1992年新建太公祠就傍于太公衣冠冢侧。太公祠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序列,殿堂庙宇式布局形式;主殿为歇山堂式,殿堂五楹,太公彩绘塑像端立其中。太公衣冠冢和太公祠,近年成为姜氏、丘氏等太公后裔纪念其共祖太公的地方。 磻溪太公庙 在陕西省宝鸡县磻溪河边。磻溪太公庙早已敕建奉祀于唐朝。宋沿唐制奉祀不绝。元代一仍唐、宋之制。至明朝嘉靖年间,巡察御史方新捐修;又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岁次辛巳七月立碑,敕令文林郎署宝鸡县事加三级纪录二次湘水郭元灏撰文,甲子科举人例铨知县张钟英篆碑额,邑庠廪膳生员孔传忠书丹(写文)。 汲县太公庙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六《卫州·汲县》载,汲县本纣王都城,近郊十三里乃武王战于牧野,即其地,汉为县……太公庙在县西南25里。《水经注》云:汲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碑云:“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又有太公泉。 《清嘉庆一统志·卫辉府·祠庙》记载,太公庙在县西北25里。按《元和郡县图志·卫州·汲县》和《大清一统志·卫辉府·古迹》全同于《寰宇记》和《嘉庆志》所载,都出于东汉汲令崔瑗之说。今传汲县境内太公庙五处,分别在太公泉畔、汲城东门北侧、西月城内、城西三里处。各说不同、各地不一,故不详记。又传有崔瑗碑,有晋朝汲令卢无忌碑,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 汲郡太守穆子容的修庙碑。迄今,崔碑、穆碑早已无存,卢无忌碑拓片尚在,真伪未辨,因此也不作详记。 《卫辉市志·文物》记载,位于城西北太公泉村东端,汉代始建。据《河南通志》载,太公庙在“城西北三十里太公泉,因墓而建,汉崔瑗碑已失,晋卢无忌碑存”。今市博物馆存有晋卢无忌碑拓片,曰《齐太公吕望表碑》,碑文之首即说“太公吕望为河内汲人”。《金石萃编》卷三十二也载有此文。据当地群众讲,太公泉村西边,有一磻溪,河底有一巨石,刻太公石像,人们呼之太公泉。《水经注》指出:汲县城北30里, 有太公泉亦称磻溪,姜子牙曾在此垂钓。1996年,日本东京影化公司一行7人,曾到此拍摄影片《太公钓鱼之迷》。此外,汲城村、旧县城东门内北侧各有太公庙一处。 咸阳太公庙 《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载,太公庙,在咸阳西。《水经注》:渭水过太公庙北,前有太公碑,文字残缺,今无可寻。 《咸阳县志》载,县西钓鱼台侧,旧有太公庙碑。 汲县太公祠 《卫辉市志·文物》载,位于太公庙东侧。为明代所建。原有殿、廊庑、祠坊、山门等。立有明、清碑刻。祠内大部建筑被日军烧毁。今为卫辉市第四中学校址。 雩县太公庙 《雩县志》载,县有太公庙,在城外东北隅。 其他太公祠庙 太公作为周代齐国的开国君主,计数太公庙当然首推姜齐的宗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庆封好田而嗜酒,与庆舍政。……十一月乙亥,尝于太公之庙,庆舍莅事。”可知太公庙即在临淄无疑。所以本节记述太公祠庙先从东吕乡和临淄开始,是按照从故里而到封齐建国的“赐履”之地然后及于他地的次序进行的。至于唐代诏令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奉祀,并追封太公为武成王,像文宣王一样受春秋大祭。宋沿唐制举行奉祀,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并“仍于青州建祠庙”以祭享。元蒙帝国入主中原,一仍唐宋制度,立武成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张良、管仲、乐毅等10人从祀,每年春秋仲月大祭。 如上述历代的诸多祠庙,从京都遍及各州府,祠庙虽多,但具体所在地不详。